京剧里的【什么是叫好?】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什么是叫好?】 所谓叫好(儿)就是对于精彩的表演大声喝采、喊“好”,表示赞赏之意。在现场观看传统戏曲、曲艺表演免不了要叫好。 对于年轻一点的我们来说,大家可能更熟悉音乐会。一般来说,欣赏西乐音乐会或者歌剧是很忌讳干扰、打断台上表演的,所以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

【什么是叫好?】

所谓叫好(儿)就是对于精彩的表演大声喝采、喊“好”,表示赞赏之意。在现场观看传统戏曲、曲艺表演免不了要叫好。

对于年轻一点的我们来说,大家可能更熟悉音乐会。一般来说,欣赏西乐音乐会或者歌剧是很忌讳干扰、打断台上表演的,所以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乐曲尚未结束时,冒然出声、鼓掌、叫好等行为都很失礼,甚至连咳嗽都应尽量避免。如果一首乐曲很长,而中间实在精彩,也要在一个乐段结束后鼓掌,如果台上演奏、演唱者无意特别停顿而继续演出的话,观众应迅速停止鼓掌,保持安静。当然在音乐剧、歌剧等这种表演形式相对活泼的情况下,表演结束喊“Bravo”“encore”也不罕见。

而回到咱们的传统戏曲曲艺。过去在戏园子里,台上与台下的关系本就更加放松、更融为一体,没那么壁垒分明,互动自然也就更加灵活随意。所以我们现在仍会看到,在演员一个拖腔唱到过半的时候,台下已经开始大声叫好(真的叫“好”字,且出口了就要响亮干脆),彩声此起彼伏,观众纷纷鼓掌,而演员也会安然完成这一句的演唱(甚至会受到鼓励而有好的发挥),唱声不止,掌声不息。

戏曲和曲艺演员必须善于在舞台上制造节骨眼(即高潮),节骨眼有剧情的、唱功的、念功的、做功的、舞蹈的、打功的!一大段戏或者曲艺中,总要预先安排几个节骨眼,而节骨眼能和台下取得共鸣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叫好”!

传统戏曲曲艺观众,也善于感情外化,在get到台上表演的精彩点时,不但鼓掌,还会大声叫出“好”来!因为此时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产生高潮共鸣了。因此,“叫好”是舞台高潮的标志。

“叫好儿”到底源于何时?或许没人说得清楚。

清光绪年间,才子刘鹗写作的小说《老残游记》当中,就有特生动的叫好。老残在济南明湖居听黑妮、白妞姐妹唱梨花大鼓。先写弹三弦的弦师弦子弹得如何之好:“弹到后来,全用轮指……恍若……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的叫好声不绝于耳。”接着写到白妞说书,那技艺绝顶高超,于是“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真实的演出情况也是如此。戏剧史家张次溪在其所著《程长庚传》中记录程大老板在演唱《文昭关》时,唱功精湛绝伦:“若天风海涛。黄钟大镛,莫能拟其所至。”台下的观众先是惊愕,后是大声叫好,最后是“座客数百人皆大惊起立,狂叫动天。”这是清道光年间的事,距今150年矣。

【叫好的种类】

叫好也分很多种,试以京剧为例:

一、碰头彩

名角或者观众缘好的演员,尚未登台在幕后唱第一嗓子,只要听到声音就叫好。如果没有唱,则刚出幕就开始叫好,到亮相为止。

二、逢高腔长腔叫好

很多观众会在导板的高腔、二黄的长腔,还有嘎调、炸音等地方叫好。

三、经典唱段叫好

比如《锁麟囊》的“一霎时”、《铡美案》“驸马爷”等,只要没有大的失误就叫好。

四、高难度动作叫好

比如吊毛、僵尸、抢背等等。

五、武戏叫好

高难度动作、火爆干净、利落,身上、腿上有功夫叫好。

六、做功叫好

比如《徐策跑城》的跑城、《天女散花》的舞蹈、《霸王别姬》的舞剑等。

七、乐师叫好

比如京胡拉得特别精彩。

八、剧情叫好

比如精彩的剧情设计,或诙谐幽默,或大快人心。

九、谢幕、返场叫好

具体说来比如说一台戏大幕拉开,头路角儿(即领衔主演)出场的时候,通常要给他一个碰头彩,这是一个必叫的好。如果一个角儿今天第一次出场没有得到碰头彩,那就是栽了。

接下来在演唱的过程中,有一句特别的腔,比如《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一个西皮导板,从幕里面一直唱到台口,观众一定要叫一个大好。下来是原板,有一句“手中缺少杀人的刀”,角儿会把“杀”这个字拖长音,拖一个八拍,为什么做这个设计呢?就是为了让观众叫好。总结来说,拖长、拔高、复杂的唱腔将要结束还未结束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叫好了。台上的演员也往往会在这儿设计一个短暂的停顿,让叫好声落,继续他的表演。还有就是一段唱结束的时候,一般也有一个礼节性的叫好。

除了唱,一些有难度的表演和特定技巧,也是约定俗成的叫好之处。比如《四郎探母》“出关”的吊毛(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托兆碰碑》里杨老令公耍大刀花的亮相,《桑园寄子》里邓伯道背着孩子时的髯口功,《卖马》里秦琼的耍锏等,都是需要叫好的。

武戏叫好的点就更多了,不管是单人技术、多人技巧,还是群武戏、打出手或者翻跟斗,都是可以叫好的。过程当中可以叫好,一大段技巧终结的时候更要鼓掌叫好。有时候出手发生小意外,比如枪掉在地上了、宝剑入鞘没入进去,一般演员会再来一遍,再来一遍、两遍成功了以后,观众的叫好往往比一遍成功的还要热烈,因为大家比较心疼演员,知道巨大压力下的成功来之不易。

有一种特别的叫好是专为乐师而叫。在京剧胡琴界曾经出现过一个大神叫杨宝忠,是杨宝森先生的琴师。一般的琴师、鼓师都在开场前坐在乐池里准备好了,而杨宝忠先生不一样,他的进场路线和角儿一样,从上场门上场,再走到下场门乐池里,所以他出场的时候观众会给他一个碰头彩——这也是琴师中的第一份。

有的老戏迷叫好喜欢“加塞儿”,就是明明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叫,但他愣是塞了进去。叫好的人通常会非常沾沾自喜。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比一般观众都懂戏。

以前台下男性观众比较多,叫好比较自然,女性大多容易害羞。如今的剧场内,女观众越来越多,随着观众结构发生变化,叫好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管什么样的叫法,只要知道戏的节骨眼在哪儿,在哪儿叫好最舒服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宾主尽欢。

【喝倒好和前台武捧】

之前说的都是“正好儿”。过去,还有一种“倒好儿”即倒彩。

演员长年累月在台上唱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是人就免不了就会出点错儿。比如,文戏演员偶尔嗓音失润,高腔特别是嘎调没有上去,或是唱的节奏也即“板、眼”不准,或是台上忘词,或是和胡琴没有对上尺寸、张嘴快了或慢了,演武戏的,使技巧时,失手掉了“家伙”,于是台下就有个别观众不体谅:怪声怪气喊起了“嗵”,来打演员的脸——这就是“倒好”。

通常代表的是这几种情绪:

“快拉倒吧,什么呀?!!!”

“赶紧下去吧,换个‘角儿’!”

“我可是花钱进来看戏的,别糊弄我们!”

还有一种可以叫做有组织叫好的,即“前台武捧”,就是有人替要捧的演员组织运作,成群结队预先订包厢、占座儿。角儿一出台,先齐声来个好儿。然后不管角儿是唱是念是做是打,必定一句一个好儿。可千万别小瞧了这喊几句好儿,里面可藏着不少事,老到的捧角儿家讲究事半功倍。首先,他们叫好的时机拿得稳,通常都是趁着别人喊累了青黄不接的当儿,抽冷子来一句,很符合兵法里的敌疲我进。其次,叫的“好”字须带拖腔儿,所以他们喊出来的是“好哇唔”,这“好”字拐弯儿带钩儿,满宫满调,就透着那么有味儿。角儿一下台,捧角儿者全体离席。他们起堂也是让戏园儿老板见识见识他们捧的这个角儿多么能叫座儿。

【“叫好”的轶事】

这段故事也是一段很有名的梨园轶事,相信很多朋友也知道:谭富英的“三块三,叫小番”

也是在天津。众所周知,天津的戏迷原则性是很强的,任你多大腕儿,唱不好就嗵,你唱的好了又马上回转叫你好。

四郎探母《坐宫》最后的嘎调“叫小番”,大家都知道,把这个嘎调唱好了,必得满堂彩。其实,这并不全凭嗓子好,要使滑音,用点技巧,就能扶摇而上了。

但是有那么一次,谭富英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唱《四郎探母》也不知怎么了,一下子嘎调没有上去,台下立刻报以倒彩,有一小部分人竟离座而去。

演出的失利,势必会引起大家的议论,剧场方面出面劝谭富英,叫他无论如何都得找回这个面子,所以第二天,再次贴了《四郎探母》这出戏。说来也怪,天津观众之所以专业就是在这,你越是唱不好,我越是得听你的,所以第二天的上座更高,走廊过道全都站满了人,就是要听谭富英是行还是不行。

而且,为了这场演出,剧院还刻意提了2块钱的票价,原来的票一块三,现在三块三,那天津观众也要看。第二场演出,演的也很顺利,等到快要“叫小番”的时候,所有观众鸦雀无声,瞪着眼睛等着这个“嘎调”,结果,这么一盯不要紧,谭富英更紧张了,嘎调又没上去。

这下就更炸锅了,大家就喊“三块三,叫小番,又没上去!”这一下,谭富英这句“三块三,叫小番”算是叫开了。自那起,谭富英先生有了心理阴影,视《探母》为畏途。

后来,总算在天津几位爱护谭富英的朋友策划之下,费了一番组织功夫,动员许多人力才把问题解决了。

方法就是:在演《探母》这一天,预先在楼下前排、中排、后排,和楼上前排与后排部分,买了几十张票。在谭富英唱到“叫小番”时候,“小”字刚开口,潜伏的人员就立刻一齐大声喝正彩,叫好。这“番”就在如雷彩声中唱出来,无论上去也好,上不去也好,都埋在彩声里,一般观众都听不出来,以为这次真上去了,也跟着叫好儿。

这次“叫小番”没落倒彩,谭老板的心理阴影终于消散了,此后再唱《探母》,不用正彩护航,“叫小番”也能平稳过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liyuan/210114.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31秒, 内存占用353.24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