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天津书画鉴定名家刘光启今日过世,曾发现抢救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唐摹王羲之《干呕帖》等稀世珍品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悲痛|天津书画鉴定名家刘光启今日过世,曾发现抢救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唐摹王羲之《干呕帖》等稀世珍品 2019-02-15 21:05 来源: 今晚报 原标题:悲痛|天津书画鉴定名家刘光启今日过世,曾发现抢救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唐摹王羲之《干呕帖》等稀世珍品 《今晚报》

悲痛|天津书画鉴定名家刘光启今日过世,曾发现抢救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唐摹王羲之《干呕帖》等稀世珍品

2019-02-15 21:05 来源: 今晚报

原标题:悲痛|天津书画鉴定名家刘光启今日过世,曾发现抢救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唐摹王羲之《干呕帖》等稀世珍品

《今晚报》记者刚刚获悉,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刘光启2月15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7岁。

刘光启,1932年生于河北省冀县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到北京琉璃厂一家书画店学徒,后来津入金石山房书画店,1956年公私合营,1960年到天津市文化局下属的文物商店工作,1970年调入天津市文物公司。

在书画鉴定领域里,刘光启有“刘半尺”的美称,意在说明他的眼力好,字画仅打开半尺,即能立判真伪。

在从事书画鉴定工作几十年中,经他发现或鉴定的文物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经由刘光启鉴定的知名文物包括:明代杨维贞的《梦游海棠城》、宋代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西晋人写经《羯摩经》、唐代摹王羲之的《寒切帖》《干呕帖》、宋代银粉书《妙法莲花经》、元代赵孟頫《大洞玉经》、元代赵孟坚《水仙》、元代钱选《花鸟》、明代林良《芦雁图》、明代周臣《辟纑图》等。

据国家文物局1986年公布的数字,国家级文物鉴定委员一共54位,精通字画的全国只有7位,其中就包括刘光启。现今,启功、徐邦达已故,真正够级别的书画鉴定家已寥寥无几。刘光启自然成了书画藏家信任的权威鉴定家。

众所周知,天津藏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干呕帖》。谈起发现《干呕帖》的经过,刘光启难掩心中激动。一天,刘光启和往常一样分类清理查抄来的字画,忽然他在一个大纸堆中发现了一卷黄黑色的纸卷,抽出一看,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草书纸本书帖,落款为王羲之。刘光启不禁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文物界苦苦寻觅了30年的故宫流失国宝、书圣王羲之的《干呕帖》?《干呕帖》是伪满洲国时期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去的,后辗转流落民间,“文革”抄家时才浮出水面。据史书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现在传世的墨迹皆属后世摹本,即便如此仍不失为稀世之珍。经刘光启反复勘察鉴定,终于认定为唐人所摹,等于从废纸堆中捡回一件国宝。

经刘光启发现鉴定的国宝级文物还有:大陆孤本、北宋画家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其收藏者张叔诚后将《雪景寒林图》捐赠给天津艺术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至于他所发现的隋代六朝、唐人写经、宋代银粉书,元明清名画更不计其数。现今天津博物馆藏品由刘光启鉴定的占一定的比例。

对于艺术,刘光启曾用梨园轶事作比:“当年袁世海跟郝寿臣学戏,师父就教他学到最后一定是‘把我捏碎了变成你’,其实学书画也一样,一味地模仿是不行的,要在仿的过程中学习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刘光启认为,历代书画家的作品中,既体现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又有产生这一风格的社会原因,即时代风貌。如明清以来流派纷呈,扬州派、海派、岭南派、金陵派、苏州派、镇江派、徽派……把握了一种艺术流派的总体风格特征,个别画家的作品也就容易归类、辨识了。除了用笔用墨风格技巧外,还要从书画家使用的工具、材料、题款、装裱等方面加以辨识。几十年的鉴定经验使刘光启悟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有人将其总结为“刘氏鉴定法”。

今晚报记者:王瑞丰

编辑:陈思成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liyuan/210084.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496秒, 内存占用343.15 K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