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杰、窦骞:我们站在不懂戏者的立场做戏,跨界+穿越!
现场 | LIVE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
征稿邮箱:aixi_ren@163.com
《梨园梦·之·丑》
跨越形式、穿越时代赏京戏
作者:尹小仙儿。天津人,80后处女座一枚,率真随性又带着些小文艺。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颠儿着看戏,在皮黄声声中感受国粹的魅力,因为爱戏而更爱生活。
3月24-26日,新编创意京剧《梨园梦·之·丑》在天津大剧院上演,为戏迷朋友们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视觉盛宴。
「剧情介绍」
年轻的女孩儿魏茗在整理奶奶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和几张旧照片。照片中的人是女孩的舅爷,也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丑角名伶“窦一笑”。魏茗根据日记中提到的戏院旧址,从美国回到中国,找寻自己的亲人。然时过境迁,当年的戏院早已变成了电影院。虽然戏院不再,故人已去,但老一辈的记忆却依然如新,他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忆起了很多往事,魏茗听着老人的讲述,仿佛回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年代,看到了窦一笑的京剧人生……
摄影:任琛
▲陈晨 饰 魏茗
《梨园梦·之·丑》是一出诙谐幽默的戏中戏,以话剧形式开篇,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旁白者在侧幕讲述,两位主演在台上表演,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梨园子弟马墰溪和窦一笑戏里戏外的故事。全剧以京剧为主线,将舞台剧、相声、小品等串联其中,包袱频出,“哏儿都”幽默引来阵阵笑声和掌声。话剧演员们在戏中客串,如戏院经理唐吉珂、报社记者杨媒等,他们同京剧演员一唱一和、珠联璧合的表演,不仅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还在对话中很自然地将京剧的发展历史、梨园轶事、戏曲知识传递出来,即便不懂戏的观众也能很容易领会,在欢笑中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可谓“润物细无声”。
▲唐文权饰戏院经理(左),李家明饰报社记者杨媒(右)
▲马杰饰马墰溪(左),窦骞饰窦一笑(右)
▲马墰溪,杨媒
除了令人捧腹、回味无穷的串词,我们还欣赏了经典又精彩的小折子戏《法门寺》和《访鼠测字》。两折戏中丑均为主角,窦骞扮演的窦一笑展现出十八般武艺,包括翻、滚、扑、跌等毯上功夫,唸、串、逗、哏等嘴上功夫,把丑角的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访鼠测字》一折,演员直接在舞台上扮戏化妆,将鲜为人知的幕后花絮搬到台前,更直观地将京剧之神秘、京剧之精美呈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法门寺》剧照。马杰饰赵廉,窦骞饰贾贵
▲陈晨饰窦凤兰,窦骞饰窦一笑
▲戏中戏 化妆
▲窦一笑扮娄阿鼠,邱广勇饰演老邱
▲《访鼠测字》剧照,窦骞饰娄阿鼠,马杰饰况钟
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
和观众进行了座谈交流
▲演职人员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导演张寅轩
编剧马杰介绍,以这样的方式演绎京剧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关注京剧。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京剧的发展受到冲击,如何让京剧重现风采,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是京剧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二百多年的岁月积淀和文化积累使我们的国粹博大精深,它的内涵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而一味的高台教化、理论宣讲只会将广大观众拒之门外。
马杰说:“我们是站在不懂戏者的立场,从台下观众的角度出发来创作这部戏,要做到既尊重传统,又新颖活泼,既有所突破,又不能偏离轨道,确实有难度。但我们还是愿意不断的尝试,让京剧变得容易让人接受,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京剧技与艺传承下去。”
主创人员窦骞说:“丑这个行当形成发展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都说无丑不成戏。芸芸众生之中,不论帝王将相、贫民百姓,都可以用丑来演绎。丑角插科打诨、逗趣幽默的表演技艺十分具有代表性,而且丑角儿的京白通俗易懂,能够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认识京剧,了解京剧。戏中‘上台脸画一块白,台下人生有悲哀,演绎角色千变化,逗您一笑乐开怀’这四句是对丑角很好的诠释概括。这出以穿越为主题的创意京剧是对传统戏的延续,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方式解释传统,创新是弘扬传统的手段,我们都想让经典为更多观众接受。”
很多观众表示并没有看过瘾,这种形式的京剧演出是第一次看到,非常新颖,也非常成功。它把不懂戏的人领进门,并为大家揭开京剧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感觉京剧不再是古老的,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很接地气地存在着。
三场演出圆满结束了,但是梦——那场延续了百余年的梨园梦还在继续!
▲演职人员合影
《梨园梦·之·丑》剧照欣赏
摄影:任琛
联系我们
投稿/报道合作/商务与赞助等,联系
主编小蝶微信:339410986
运营晓曦微信:xiaoxi772155131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