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梅兰芳 -名家散忆-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梅兰芳、张彭春与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等在一起。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人物梅兰芳,是一位海纳百川式的艺术巨匠。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多是美丽娇艳的女人形象,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有着崇高民族气节的硬汉。在抗战期间,梅兰芳在上海创排抗战大戏;为了不做亡国奴退避

梅兰芳、张彭春与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等在一起。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人物梅兰芳,是一位海纳百川式的艺术巨匠。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多是美丽娇艳的女人形象,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有着崇高民族气节的硬汉。在抗战期间,梅兰芳在上海创排抗战大戏;为了不做亡国奴退避香港;为了不做日寇的文化汉奸蓄须明志。在抗战期间,梅兰芳先生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与日寇面对面的战斗,但他的所作所为仍能使他流芳百世。

梅兰芳与天津的情缘

1915年,京剧大师梅兰芳首次来天津,在东天仙戏园演出,此后又多次来津献艺,在半个多世纪的戏曲生涯中,天津的新明、平安、春和、皇宫、天福、升平、中原、中国等大大小小的戏园子,都曾留下梅先生的足迹。他在天津这片艺术的沃土上,与热情的天津观众结下了不解之缘。1915年8月,梅兰芳首次跨入津门,当时天津还没有具有规模的大戏园子,梅兰芳只得就演于东天仙戏园。该戏园建于1890年,历史悠久,在津颇具影响。这次梅兰芳演出的是时装新戏《一缕麻》、《宦海潮》和《邓霞姑》。梅兰芳初莅津城,得到天津观众的很高评价。

梅兰芳排演新戏后总是最先拿到天津来演出,他认为天津观众不但热情而且懂戏,如果新戏能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在其他城市演出,他心里才有底。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出于爱国情感,拒绝登台演出。1936年9月中国大戏院建成后,他却能应该院之邀,破例来津演出了一个月,并参加了天津的赈灾义演。抗日战争爆发后,长达13年没有光临津城。直到天津解放后的1949年10月,他才率领梅剧团重新登上了阔别已久的天津舞台,并与天津市文化局局长阿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蓄须明志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梅兰芳意识到,他已经和所有中国人一起无可选择地站在了国家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日本侵略者的猖狂野心和当局的"不抵抗政策"都使他预感到,继东三省后,华北大平原也将不保。于是,他来到上海,投入到抗日的行列,创排抗战大戏,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不做亡国奴梅兰芳退避香港,过着艰难的生活,并蓄须明志,梅兰芳作出了直到战争结束不再登台演出的决定。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他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三番五次登门,或者说“小胡子是可以剃掉的嘛”,或者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和年纪大、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诸如此类,梅兰芳一方面坚持留须,一方面不惜自伤身体。1942年,汪伪政权为了讨好日本政府就决定派梅剧团去赴日公演。梅兰芳接到了汪伪政府发出的强行赴日的命令,连起程的日期也强行订下了。毫无办法,梅先生只好请了私人医生为他连续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使自己发高烧近40 ,连日高烧不退昏睡不醒。汪伪政府产生了怀疑,并派医生前来查诊,看到梅先生的病况也就只好回去了。为此差点丢掉了性命,终于击碎了日伪的妄想。

以卖画为生当演戏成为不可能,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典当得差不多了,他想到了卖画。

迁居上海后的一段日子里,梅兰芳每周二、四、六下午,师从画家汤定之学习绘画。有时,他留朋友许姬传在书房看他作画,许姬传往往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天已微亮,再看梅兰芳,毫无倦容。

1945年4月,在上海福州路的都城饭店,梅兰芳与叶玉虎合办了画展。此次共展出约170余件作品,包括佛像、仕女、花卉、翎毛、松树、梅花及部分与叶玉虎合作的梅竹和吴湖帆、叶玉虎合作的《岁寒三友图》,还有一些摹作。170余件作品在这次展览中共售去百分之七八十。这次画展不仅使梅兰芳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也使他对作画加深了自信,不过,他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因为就着汽油灯作画,一次不小心手指碰到了汽油灯,手被烫出了一个水疱,这一烫让他整整一个星期无法继续作画,手指上也留下了一个疤痕。但他后来常常在人面前指着这个疤痕笑道:“这是我在艰难岁月里学画的纪念。”

重返舞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胜利这天起,梅兰芳重新焕发了艺术生命,他要抓紧时间争取尽快重登舞台,将八年的损失夺回来。于是,已经51岁的他每天的生活紧张且充实。早上他起得很早,在院子里练功,下午吊嗓子,晚上看剧本,他像一个披挂整齐的将士,随时等待着出发号令。

梅兰芳即将复出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在关心他复出的同时,更加急切地想了解他在八年中的生活。为此,《文汇报》的柯灵先生于1945年9月初专程赴梅宅做了一次专访。9月7日至9日,柯灵的这篇访问记在《文汇报》上连载了三天,更多的人因此更深地了解了梅兰芳。

为了恢复演出京剧,他于1946年4月重新组班,首次与王琴生合作演出了《宝莲灯》、《汾河湾》、《打鱼杀家》、《御碑亭》、《法门寺》、《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抗金兵》等,演出地点在上海南京大戏院。

不久,梅兰芳到中国大戏院演出。为防止演出时戏院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的情形出现,中国大戏院经理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霓虹灯做了一个字牌,上写“客满”二字,然后高高挂起,让老远的人都能看见。特别到了晚上,这两个大字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格外醒目,人们看见这两个字,也就不必挤在门口了。这种办法从此被沿用了下来,成为梅兰芳演艺史上的又一创举。

1945年10月1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经过43天的和平谈判,签订了著名的《国共代表会谈纪要》;梅兰芳也在告别舞台八年后,于这天复出,在兰心剧场演出两天义务戏,剧目是《刺虎》;这天,梅兰芳还专门撰写了文章《登台杂感》在《文汇报》的新闻版里发表,表达了他对重返舞台的渴望及喜悦的心情,事实上,该文也是他重返舞台的宣言书。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虽然梅兰芳先生已经去世多年,但回忆起这些往事,人们对梅先生的崇敬之情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泊,反而更加强烈,人民永远怀念这位艺术大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yuan/20934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8秒, 内存占用352.2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