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与天津的情缘 -名家散忆-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今年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为纪念他在中国京剧史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对天津的京剧艺术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刊此文以示纪念。 一、谦谦君子乱世家鸣 张君秋,原名滕家鸣,祖籍江苏丹徒,母亲张秀琴曾是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幼

张君秋与马连良合演《赵氏孤儿》剧照今年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诞辰85周年,为纪念他在中国京剧史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对天津的京剧艺术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刊此文以示纪念。

一、谦谦君子乱世家鸣

张君秋,原名滕家鸣,祖籍江苏丹徒,母亲张秀琴曾是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幼年家贫,常随母亲至呼和浩特、张家口等地客串演出,在母亲的熏陶下,立志学艺。他知道,母亲唱戏养家太苦了,他要自己挑起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曾从王瑶卿学京剧青衣。15岁时在北京演出初露头角。继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与雷喜福、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等同台演出,声誉渐起。1938年,年方17岁在上海初次登台演出,此时梅兰芳先生正蛰居沪上,蓄须明志,他们演打炮戏那天,梅偕夫人福芝芳一起来看戏。梅先生对君秋十分垂爱,欣然将他收为门徒,从此张君秋随梅兰芳学艺,倍受恩泽。他还广泛向阎岚秋(九阵风)、冯子鹤、张彩林、朱桂芳、姜玉佩、郑传鉴、朱传茗等请教,艺事愈进、戏路愈宽。1942年自组谦和社,自挑头牌。以后学戏演戏,凭着他的刻苦、聪颖,唱红了大江南北。

张君秋1951年从香港回到内地,受到热烈欢迎。他把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分为前后30年。他说他的“前30年是在旧社会苦难艺海中漂泊过来的,后30年是在党的亲切支持下成长起来的”。

二、与天津的情缘

张君秋先生生前特别关心天津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天津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在张君秋60多年演戏生涯中,天津是除北京外演出最多的城市。1937年,17岁的张君秋第一次离开北京到外地演出,第一站就是津门。他与王又宸、茹富蕙等名角合作,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玉堂春》等一批剧目,这位初出茅庐的剧坛新秀刚一亮相,便获得天津观众的首肯。1941年至1946年他与别人合作多次在津义务演出。1952年张君秋与马连良在中国大戏院演出。1961年北京京剧团在第一工人文化宫由张君秋、刘毓芳、刘雪涛主演《西厢记》和《诗文会》等等……总之天津成为他展示才华的舞台,他做了很多公益之事,与天津长期保持着联系,结下了不尽的情缘。

“文革”结束古装戏开禁。1979年张君秋先生离开北京到外地献艺,天津又成为他的首演之埠。所演剧目是《西厢记》,这是他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所排演的献礼剧目,在天津则是首次展演。这出戏由田汉编剧,经过他精心地二度创作,情节更加动人。

他在天津最后一次登台,是在1986年3月1日天津日报与中国大戏院联合举办“张派艺术展览演出”活动,把很多张派传人一起邀请到天津。张君秋以66岁高龄扮演的首场孙尚香,虽受年龄与身体条件的限制,但从上场的大段(西皮慢板)中,仍可感到他的嗓音纯正,华丽柔美,吐字清晰,韵味甘醇。1993年,天津市有关方面再次在中国大戏院举办声势浩大的张派专场演出,祝贺张君秋先生舞台生涯60年。天津各界群众以真挚的情意表示了对张君秋先生这位京剧大师的由衷敬意。

张君秋先生生前对天津京剧事业的贡献,还表现在他对天津京剧界后生们的关心与提携。自1959年他在津门收下年仅22岁的女演员李近秋为徒之后,天津的季小兰、刘明珠、张学敏、赵秀君等青年演员又相继成为他的入室弟子。他经常往返于京津两地,认真地向自己的徒弟们传授技艺。1983年,天津市文化局聘请张君秋先生担任青年京剧演员进修班的艺术顾问,为青年京剧团的成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百日集训”的总顾问

1986年,面对京剧困境,李瑞环市长亲自策划、指挥了首次“百日集训”。由李瑞环市长亲自选定剧目和教师。全国各地的著名京剧艺术家和著名教师几乎都请到了。德高望重、技艺精湛的张君秋先生,被李瑞环邀请担任天津市京剧团的艺术顾问,并统领首届“百日集训”工作,另外还请张君秋先生抓优秀传统京剧剧目的音配像工作。在这两项事关京剧繁荣发展的大事中,张君秋先生十几年来,不遗余力地为这两件大事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恪尽职守。

张君秋先生不仅抓“百日集训”的全盘,而且还身体力行亲自执教。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张门弟子,真正得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一字一腔一招一式的真传实授。一百多天中,老人只回过一次北京,其余的时间全部用于课徒授艺。天那么热,任务又那么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技艺,张君秋先生有时一天要干三班。在排练《玉堂春》这出戏时,他一丝不苟,亲自示范,不顾高龄,一跪就是大半天,汗水从他的额边渗出,滴在地毯上。在场的人们没有一个不心疼这位具有高尚敬业精神的老艺术家。短短的100天中竟然排出了10台优秀传统戏,这都蕴含着张君秋先生的心血与汗水。

张君秋先生一生视京剧艺术为生命,他对天津京剧艺术事业献出了全部身心。天津人民感激他、怀念他。张君秋先生真正是“先继承、后发展”的典范,他所创建的“张派”艺术就是这种开拓精神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历史重担肩负起来。让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yuan/209343.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5秒, 内存占用352.2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