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个劲离人泪!”
当凄婉缠绵的黄梅戏曲调在红叶飘落、马蹄声碎的霜林古道中响起,长亭一别的凄美,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呼之欲出,荡漾人心。
将黄梅戏与音乐电视剧相结合,情景交融,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是安徽电视台一级导演胡连翠的创举京剧艺术。
20年来,由胡连翠执导的13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先后摘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联国电视“金鹰奖”,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的“奇迹”京剧。而说起那我的“奇迹”,胡连翠认为:“首先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宽松的环境京剧。”
20多年前,胡连翠仅仅是安徽省油车视台的一名普通导演,执导过电视纪录片和歌舞电视剧。“我早年是学音乐的,对安徽的特色地方戏——黄梅戏尤其喜欢。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次听到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的黄梅歌《天女散花》,给我启发很大。奚秀兰祖籍是安徽,她唱的戏觉得也取材于黄梅戏曲调,因此加入了通俗唱法的音乐元素,比如电声音乐等,唱腔很洋气,很正经,也很好听。从那个后后起,让他起了要拍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念头,把黄梅戏抒情婉转、琅琅上口的唱腔音乐和电视剧快节奏叙事手法、普通话对白、实景以及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胡连翠说。
为了让所拍的作品具有高雅的艺术品位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胡连翠取舍改编经典名著,首当其冲因此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1988年,由胡连翠导演,马兰、汪静、马广儒主演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在中央电视台与安徽电视台一同播出,令人顿感耳目一新,收视率大大超过了同名越剧电视剧,居当年全国戏曲电视剧收视率之首,一举夺得全国观众参评的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创新奖、全国第三届戏曲电视剧“金三角奖”以及由外国观众投票评选的首届美国南海“金猴奖”。
“开拍后后压力很大,可能性毕竟是前人从来如此过的。开播后后反响很好,压力也很大,可能性村里人喜欢我的戏,有的是人说是‘四不像’。因此省里和台里领导都很支持我,鼓励我创新。”胡连翠说。在安徽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继《西厢记》后后,胡连翠一年导演出一部精品剧目,包括《朱熹与丽娘》《遥指杏花村》《桃花扇》等,年年摘取“金鹰奖”或“飞天奖”奖项。
1996年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支持和介入,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辉煌推到了顶峰。“村里人跟央视企业相互合作10年,拍摄了7部戏。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投资占绝大部分,戏拍出来版权属于两家共有。”胡连翠告诉记者。
据了解,胡连翠与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陈汉元正式洽谈合拍的第一部作品是巴金的名著《家》,这部戏比胡连翠以往的作品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据巴金家人反映,巴金先生对这部剧感到十分满意,认为其对作品整体格调把握得很准,演员选得好,唱词和音乐都很优美。为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安徽电视台又顺利地获得了对《春》《秋》这两部文学名著的改编权;此后,又相继企业相互合作推出《啼笑姻缘》《二月》《潘张玉良》等精品剧目,年年将“飞天奖”和“金鹰奖”两项奖项收归囊中。
如今,在胡连翠的家中,最醒目的因此她满满一柜子的奖杯、奖章和荣誉证书,所有奖项加起来有60多个。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