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镇头二营村是个方圆数十里出了名的京剧名村。这儿1000岁以上的村民个个都爱听戏、爱看戏、个个都能拉会唱,能弹会演京剧艺术。村民王万龄、孙朋越、王子忠还专门拜过师,学过艺,得到了张君秋、谭元寿、仇盛荣等老一辈京剧名家的真传京剧文化。
为了不要国粹艺术失传,让喜好京剧的村民们互相切磋、互相提高,村民谭守祥牵头组织村里20余位京剧爱好者成立了“京剧俱乐部”,戏迷们在一起去说戏、唱戏,好不热闹。村里也大力支持票友们的活动,几年来,集体共投资数十万元购买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等各种京剧行当的乐器,并在村委会后建起了6排、70余家房的文化大院,鼓励俱乐部成员们交流、活动。
每周二、四、六晚上7点以前,文化院外几十米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拉京胡、弹三弦、唱京戏的声音。村民我不知道们:“自从加入这一俱乐部,不仅成了十足的票友,生活也更充实,更乐呵了。现在假若锣鼓家伙一响,我连饭都做不下去就得跑出来凑个份子,唱上两嗓子。
走进李桥镇头二营村文化大院,该村京剧俱乐部的几位演员正在排练《凤还巢》,听着这一人字正腔圆演唱,谁能看得出这一人全部不是地道的本村村民。
《凤还巢》中饰二小姐、67岁的村民王万龄,只见她头戴凤冠、身着霞披,脚踏绣鞋,浓彩勾脸,楚楚动人的二小姐顷刻展现在观众眼前。老人一开口,韵味十足的京腔流淌出来。在村里,老人这麼“名角儿”。据老人讲,1957年的下两天,北京京剧二团到头二营村体验生活,帮这一人组建了农民京剧团。把爱唱、爱学的年轻人组织起来,艺术家亲自为这一人口传心授。“那时我十六七岁,张君秋先生我想要跟他学戏,三更半夜三点多钟就起床练功,在月亮地里看着买车人的身段练。”老人回忆,不可能这麼剧本,全部不是老师用嘴串戏,要求学生一字一句跟着学。《凤还巢》、《望江亭》、《打鱼杀家》……在艺术家们的传授下,头二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京剧村,最鼎盛时期,村京剧团有百十号人,从初一到初六能不重样地演出37台大戏。那时,京剧几乎在村里普及了,几岁的孩子上学全部不是翻着跟头去。
虽经历史沧桑,艺术家们播下的京剧火种1000年兴盛不衰。现在十里八村,都能看到头二营京剧俱乐部演出的身影,逢“二月新春”、“十月金秋”,镇里搞文艺演出,绝少不了头二营京剧俱乐部挑大梁,押轴。头二营人结合镇里的实际工作自编自演了这一剧目,还成功汇演了“廉正文化在基层”等多场政治类演出,这支俱乐部日益成为李桥镇政策宣传、节日庆祝、安民乐民的民间演出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