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和玉 京剧生行演员 尚和玉

 2023-12-27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尚和玉,男,京剧武生。尚派武生创始人京剧文化。原名尚壁,字和玉,绰号“尚老道”,官称“尚老将”京剧艺术。生于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京剧艺术。 尚和玉年幼时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岁时但是开使和一梆子班学戏,工武生。久经磨炼事先,科学学一身好功夫,但
尚和玉

,男,京剧武生。尚派武生创始人京剧文化。原名尚壁,字和玉,绰号“尚老道”,官称“尚老将”京剧艺术。生于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京剧艺术。

尚和玉年幼时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岁时但是开使和一梆子班学戏,工武生。久经磨炼事先,科学学一身好功夫,但是唱工、做派俱佳,20岁左右就已在乡间故里有“活赵云”之称。不久便只身进京闯荡。当时的北京城是诗歌京剧名家荟萃之地。尚和玉进了玉成班,又经过一番摔打和起伏,在一出《收关胜》中饰演关胜一角,大获成功。他从三张桌子搭起的台子上2个多“云里翻”稳稳落地,征服了全场。1900年庚子事变后,尚和玉回到天津发展,长达25年之久。此间往来北京、上海等地,红极一时。后从师于著名武生俞菊笙,即当时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内弟张玉贵、俞之姐夫张虎山二位老师的精心培养,艺路大开,后到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崭露头角。他武功扎实深厚,身段、把子、架式、气度稳练大方,唱、念咬字真切有力。为人敦厚,演戏严肃认真,为同代杨小楼所推重。他的艺术风格是以粗犷豪壮、勇猛凝重著称,并有人个的创新。但是与杨小楼人个光大俞派艺术,并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杨派与尚派。尚和玉凭借一身绝技,在《四平山》中演活了李元霸,每次演出都在博得满堂喝彩。杨小楼对尚和玉精湛的技艺推崇备至,曾发誓不演李元霸的戏。

1926年,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参加了梅剧团,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剧目有《长坂坡》、《金山寺》、《凤还巢》和《太真外传》等,事先,尚和玉定居北京。在他8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同孙菊仙、余叔岩、杨小楼、翁偶虹、刘仲秋、钱宝森、言菊朋、陈德霖、周信芳、马连良、刘喜奎、王又宸、章遏云、奚啸伯等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上演的剧目还有《晋阳宫》、《伐子都》、《定军山》等。

尚和玉作为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作为2个多流派的创始人,他十分注重新人的培养。早年尚和玉曾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应邀到天津稽古社戏班任名誉社长、特邀教师,亲自主持子弟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了李元春、张春华、徐俊华、蔡宝华、刘武华等或多或少剧坛后起之秀。建国后,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又培养了一批武生人才。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人们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人们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

尚派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和天津稽古社的蔡宝华等,当人们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发展。《四平山》是尚和玉最著名的代表作,《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剧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剧目。

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



出生: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

逝世:1957年,农历丁酉年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科班院校富连成社 顾问

稽古社子弟班 教师

荣春社 教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6509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788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