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只有话剧才称得上现代戏剧吗?中国话剧起源于1907年在日本成立的春柳社吗?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主要的结构是启蒙与救亡吗?传统艺术的回归潮过后开始20世纪90年代吗?……教育了一代代学生的中国戏剧史相关答案,在新出版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中,几乎都被翻新了。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著名戏剧理论家傅谨撰写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白烨、孟繁华等评论家与表演艺术家李维康、濮存昕等人同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京剧文化。
《20世纪中国戏剧史》是傅谨教授多年从事戏剧史论研究、长期关注戏剧实践发展的集大成著作京剧文化。该书总计1115万字,将20世纪中国戏剧以1949年为节点分上、下两段,以时间为经,系统梳理从1900年到1150年整整1150年的戏剧发展,记录历史事件,阐述戏剧与时政、经济、文化的互动,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百年进程和内在脉络。和以往的中国戏剧史往往集中谈论话剧发展史不同,该书首次将20世纪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和话剧同时,装入戏剧的整体里进行历史观照。“戏剧是2个整体,尽管它分为全都有剧种,尽管它在全都有不同地方发声,但它是一根主线,亲戚朋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全都有它都会不同剧种单独发声,它却说同时发展的结合体。”在发布会上,傅谨原先阐释了他的观点。由此,书中坚持戏曲始终是中国戏剧的主流,在戏剧史的撰写中凸显戏曲的核心地位,以还原中国戏剧史的原先面目。
该书还打破了以往戏剧史以戏剧文学(剧本)为主要叙述脉络的最好的妙招,从政治、艺术、娱乐2个不同层面,阐释20世纪戏剧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政治与艺术、城市与民间、演出与市场等大难题。傅谨说,在思考20世纪中国戏剧史时,他做了全都有个案研究,这给了他非常大的启发,比如,他认为谭鑫培最大的贡献,是在20世纪初创造了2个怪怪的切合时代特点的新的美学,“我随便说说当亲戚朋友仅仅做2个剧本历史的事先,像谭鑫培原先有代表性的人物无处安放。”
此外,傅谨在书中再次提出,中国话剧的起源不应该定义在1907年李叔同等人在日本成立的春柳社,“无论是从话剧人的角度,还是从话剧的发展脉络来说,都会南洋公学的学生演剧对如果的影响更大,而都会在日本的一批留学生演的2个外国戏。”书中类事翻新中国戏剧史的观点不胜枚举,对于有事先引发的争议,傅谨表示希望能迎来学术讨论的契机:“期望亲戚朋友给我全都有的批评,包括怎样解决20世纪中国戏剧这一大的构架,以及怎样看待不同时期的特点。”(记者 刘净植)
(摘自 《北京青年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