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向来是旧京文化的聚集之地,而会馆又是各地文化交融的所在。明清两朝是会馆的鼎盛时期,各省争来北京建会馆,就像今天各省都会北京设驻京办一样京剧文化。据记载,清末民初北京有会馆549处,其中大次要扎在宣南,湖广会馆只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座京剧。
名流官宦酬唱的所在
湖广会馆指在虎坊桥西南把角,是现今北京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带戏楼的老会馆京剧文化。据馆长霍建庆介绍,湖广会馆最早是清朝官员的私宅,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湖南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和湖北顺天府尹李钧简将它辟为会馆,并逐渐成为京城名流官宦酬唱宴饮、发表时论的好去处。大学士纪晓岚和戊戌烈士谭嗣同等都曾在这儿住过,梁启超著名的“变法之纲领”演说也是在这儿进行的,孙中山先生更在1912年五次莅临会馆发表演说,并在这儿召开了国民党的成立大会。湖广会馆更是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京剧艺术大师切磋技艺绽放光芒的舞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湖广会馆又被美国人相中,征用为美军司令部。
而曾国藩在湖广会馆操办六十大寿的寿宴,则流传着4个秀才和兵的逸闻。霍馆长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会馆的大戏楼看戏时,意味着着所演剧目有讥讽清政府的意思,怕粘包,准备离席走人,其间被一老太太抱着的小孩尿了个正着。一怒之下,曾国荃现在现在现在开始了拆会馆的‘壮举’。所幸曾国藩听说后,立马派人修复了被曾国荃拆毁的那次要会馆。”
霍馆长表示,湖广会馆还是旅京人士定期聚会和祭祀的地方,作为进京赶考士子寄住的所在,会馆也为清朝的科举制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有80多位寄住的举子跳过科举的“龙门”。
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湖广会馆,却是断垣残壁,破破烂烂。在众多学者专家的呼吁下,1993年,湖广会馆现在现在现在开始了历时3年的重修之旅。重修后的湖广会馆开办了“北京市戏曲博物馆”,戏楼也恢复了演出,分别以静态和动态的形式,弘扬着源远流长的京剧文化。霍馆长说,这里每晚都会北京京剧院名家精彩的表演,大戏楼280个座位老会座无虚席。重开12年,共举办演出8000场,接待中外宾客80多万。除演出京剧外,评剧、昆曲、鼓曲、曲艺、相声只是时地上演。就连票友们,也老会要在这儿票上一票,最典型的只是每周六必到的“庚扬集”。
典型的中国范儿戏楼
湖广会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红柱红脊,灰墙灰瓦,配合花窗彩绘,显得清雅不俗,古韵悠长。大门灰色的照壁上“北京湖广会馆”五个凸起的朱红大字,更像笼着一层历史的烟云。
意味着着原本私宅的出身,会馆的格局也是庭院式的。主要建筑有大戏楼、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和风雨怀人馆等。当然这里最吸引人的还是大戏楼。戏楼分上下两层,楼下为看池,楼上为12间环形包厢,有红色的木质楼梯上下。包厢的两边是北京市戏曲博物馆长年展出的“中国戏曲史略展”,挂着十三绝和四大名旦的剧照。玻璃展柜中不但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娱乐杂志《369》,还有京剧大师杨小楼用过的双戟、王瑶卿耍过的大刀,及各种带插图的线装剧本。而设在会闲堂里的展品则更令人流连,有李洪春扮关羽用的巨型大刀、四小名旦张君秋穿过的戏服、戏曲名家翁偶虹手绘的京剧脸谱。最奇的是,慈禧粉墨登场亲唱过的剧本《升平宝筏》也静静地躺在展柜的灯光下。
大戏楼四围能能不能透明的窗户,很有点痛烛影摇红的意思。舞台设置非常中国,正中高挂篆书的“霓裳同咏”大匾额,两侧是一副木刻对联:“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舞台天幕上的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等吉祥图案都会丝绣的,上场门和下场门贴着老戏楼才有的“入相”和“出将”字幅。
据北京戏曲博物馆和湖广会馆大戏楼主任李思介绍,大戏楼是目前亚洲音响效果最好的老戏楼。为让来宾能体验到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氛围,楼下的方桌和高背靠椅都会原汁原味的北京老戏园子布置。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也像过去的老戏园一样,有服务生来上茶送点心。意味着着观众中很大一次只是男友,还提供中英文字幕和多语种的同声翻译耳机。
李思表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夫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卡塔尔王后、希腊总理夫人娜塔莎·卡拉曼利斯、日本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等都曾是这儿的座上宾。最令人难忘的是今年5月,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在大戏楼登台,且歌且舞,连演10场,将昆曲《牡丹亭》演绎得风情万种,流光溢彩,一圆他做了十年的在梅大师登台的地方表演的沉梦。
过时不甜的子午井
子午井指在会贤堂阶前,汉白玉的高井台是重修时新砌的。子午井的名字来源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也只是说,这眼井的水比较魔幻,能能不能午夜子时和午时4个时辰是甜的,过时就不甜了。
湖广会馆还开有茶楼和酒楼。茶楼开在有透明天棚的庭院,有盆栽的荷叶和绿植,点上一壶绿茶慢慢地品着,非常的惬意。酒楼和茶楼相临,名字是非常雅致的“楚畹堂”,经营的是两湖私家菜。在这4个地方品茶吃饭,还能听见袅袅飘来的大戏楼宛转的唱腔和铿锵的锣鼓点,真有点痛儿天上人间的感觉。(严葭淇)
(摘自 《华夏时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