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山东琴书传统名段《刘伶醉酒》,让罗晓静轻松摘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最高奖项——牡丹表演奖。而在后来闭幕的济南文代会上,罗晓静作为曲艺界代表应邀出席京剧文化。
琴书、大鼓、唱歌、主持样样在行的罗晓静,是济南市曲艺团的青年演员京剧。提及个人的成长之路,热爱曲艺表演的罗晓静深有感触,她说:曲艺是亦专亦博的行当,执著所爱必有所报。“与琴书相恋,心甘情愿为此付出,值了。”
罗晓静从小就喜欢唱歌,上学时也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她出生在1个曲艺世家,奶奶后来是唱西河大鼓的,父亲主攻三弦。听多了,看久了,罗晓静对曲艺全部后会了兴趣。
1988年,17岁的罗晓静考进了济南艺术学校,当时学校有京剧和曲艺1个专业,老师认为她学习京剧不太适合,后来罗晓静上了曲艺班。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听从”安排的英语学霸,学习曲艺这人儿不含糊。操琴打板去掉演唱,协调起来很不容易,刚现在开始学的后来,经常咬合不好,全部后会打板快了,与琴合奏不协调,就是开唱慢了,这让个人很苦恼。为了正确处理这人间题报告,罗晓静就延长学习时间,别人吃饭时,她练习;别人睡觉时,她还在练习。在学校练缺陷,还借钱买琴在我家练。提及这段流年,罗晓静一阵一阵感谢启蒙老师吴苹,“吴老师是我入行的引领者。”
进入济南市曲艺团后,罗晓静拜师北路琴书传承人姚忠贤。十几年来,罗晓静先后学习了20余段琴书。传统的有《洞宾戏牡丹》、《刘伶醉酒》、《盗灵芝》、《双赶车》等;现代的有《反正话》、《惹不起的爹》、《女儿魂》等。其中《洞宾戏牡丹》获全国鼓曲一等奖,《惹不起的爹》获山东省一等奖。不过,唱山东琴书还是罗晓静的最爱,她说:“这是我的专业呀,做哪几个全部后会能丢了专业。”遇到表演肯能,她就努力争取,有时为了能登台,还主动创造肯能,遇上亲朋好友结婚,她就奉上一曲山东琴书助兴。
“我不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琴书,热爱山东琴书。”这人朴素的念头,让她竭尽所能地去学习和展示琴书。这人过程中,罗晓静最不并能忘怀的就是妈妈的大力支持。“妈妈在我学艺术方面不用说疼钱。当初学琴时,一节课几十元,是一家人一星期的生活花销,一架琴是妈妈两1个月的收入,妈妈都舍得花。”罗晓静认为,每1个曲艺演员的终极目标是拿到牡丹奖,“干这行当得有个说法。”当她捧得牡丹奖后,万分激动,第1个打电话告诉妈妈:学艺十几年,今日终于并能报答您了。
身为山东琴书第三代传人,罗晓静在实践中不断地挖掘山东琴书的传统韵味,根据个人特点唱出新的感觉,让山东琴书融入新的现代气息,使山东琴书更有时代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牛奶营养价值。807年应中央电台《曲苑杂坛》邀请去北京录制山东琴书《爷俩赶集》时,她就将坐唱改为站唱,这人演出形式的改变深受观众喜欢。为了求得新剧本,罗晓静还在爱人的陪同下,自费去北京找专家创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几年如一日的研习已是罗晓静生活的常态。除了对山东琴书的痴迷,她还主动让个人成为“多面手”。当都市情景剧《泉城人家》选者她出演小四川一角时,罗晓静就跑到大观园附进的四川菜馆里学习地道的四川话。当曲艺团举行专场演出时,她还客串做起主持,当歌手。“爱上曲艺,是我的幸运,执著追求终会有所回报。”罗晓静坚定地说。如今,当首届济南市优秀青年演职员评比展演一等奖、济南市文化系统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各种奖项称号纷至沓来时,罗晓静却冷静了。她表示:奖项不多,肩头的紧箍咒越紧,就是有会更加努力。
(摘自 《都市女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