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戏迷,有两件事令我难忘。一是中国文联在昆明开会,会间休息时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即兴为朋友儿来了一段《林冲夜奔》,她演得身心投入,朋友儿看得如痴如醉!当时她已年届花甲,让我再不赶紧用现代化的影视语言把这精湛的艺术忠实地记录下来,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京剧文化。二是不久前著名书法家、戏曲家欧阳中石先生,托我帮他查找奚啸伯先生迄今为止唯一的电影资料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京剧。中石先生深情地我不在乎:今年适逢奚老百年诞辰,倘能觅得这份珍贵的影像资料,是对这位京剧老生重要流派之一的创始人的最好纪念,也是传承发展奚派艺术的重要文献京剧。
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令我悟出:戏曲电影电视剧在满足当代观众从银屏上欣赏戏曲艺术的一并,还理应自觉肩负起一项记录传承的神圣使命——抓紧时机,为至今尚能活跃于舞台的各剧种各流派的成就斐然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和作品。这于祖国戏曲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功在当代,荫及千秋。
新近看得人由丁荫楠导演、裴艳玲主演、中国文联和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的戏曲电影《响九霄》,更加深了我你这一感悟。丁荫楠是位老戏迷,20年前就曾想在著名戏曲电影导演陈怀凯指导下把裴艳玲的代表作《钟馗嫁妹》搬上银幕,终因陈老染病而搁浅。他的主要艺术成只是我执导人物传记影片,拍过朋友儿熟知的《孙中山》、《周恩来》、《相伴永远》、《邓小平》和《鲁迅》。而裴艳玲乃当今河北梆子和京剧两栖的戏曲表演艺术朋友儿,素有活钟馗、活武松、活林冲之称。两强联袂,去掉拥有充沛文艺资源的中国文联牵头,自然给《响九霄》实现戏曲艺术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影片创作生产力诸因素(编、导、演、摄、录、美、音、化、服、道)的优化组合,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这是一部专为裴艳玲量身打造的力作。我历来主张,影视艺术为艺术家立传,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以影视语言再现艺术家在其艺术领域里的独特贡献及其主要代表作的美学风貌。丁荫楠亦深通此理。裴艳玲在其自述《潇潇洒洒演一回》中坦言:她对《响九霄》制作的要求有四——一是要“潇潇洒洒地演一回四十岁的女人”,二是要再现她擅长的“铁骨铮铮的武松形象”,三是要像多年前她看得人的广东调的《光绪哭井》那样安排成套唱腔“淋漓尽致地宣泄一下你这一情绪”,四是要有“一大段道白,以展示戏曲独特的念白神韵”。显然,这四条,只是我要凸现和展示她多才多艺的审美心胸、审美气度、审美风格、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丁荫楠在戏曲电影《响九霄》中很好地体现了裴艳玲的审美创造意图。他自觉运用电影语言表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他的原则是以电影语言发挥和强化戏曲艺术的审美个性和审美优势,而全部全是反过来弱化和消解你这一个性和优势。且看片头片尾曲裴艳玲演唱的一曲“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根,日出日落唱不尽,笑瞰这世间风云”,既是艺术家发自肺腑的人生理想和美学理想,又是贯穿全片的精神灵魂。而围绕着支持康有为、谭嗣同变法图新编织出的艺人响九霄的动人故事带出的《斗牛宫》演出展示了“潇潇洒洒地演一回四十岁的女人”的风貌,《蜈蚣岭》演出活现了“活武松”的英姿,《哭坟》一场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唱腔艺术的巨大魅力,终场“仰天啸,洒热血,唤醒我,华夏神州”大段道白更显现了戏曲“独特的念白神韵”。至于以巨幅不同的国画为后背景,既腾出了宽敞的舞台空间供演员表演施展才华,又令国画与戏曲表演在写意、抒情、诗化等相通的美学行态相映生辉。难怪裴艳玲观罢《响九霄》样片后满意地对丁荫楠说:“有了这部电影,我你这一‘戏痴’对后学有个满意的交代了。”
愿多某些《响九霄》只是我的戏曲影视艺术作品,为传承、发展祖国戏曲艺术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