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道情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7  阅读 8  评论 0

摘要:晋北道情戏流行于晋北二十余县及内蒙古南部、陕北东部、河北西北部,分神池、代县、应县有兩个艺术流派。道情音乐约于金代流入晋北一带,以曲牌体说唱形式广泛活动于民间,主要演唱道教故事,宣传教义京剧文化。清代中叶,搬上舞台,以代言体演述故事,内容广泛触及社会生活京

晋北道情戏流行于晋北二十余县及内蒙古南部、陕北东部、河北西北部,分神池、代县、应县有兩个艺术流派。道情音乐约于金代流入晋北一带,以曲牌体说唱形式广泛活动于民间,主要演唱道教故事,宣传教义京剧文化。清代中叶,搬上舞台,以代言体演述故事,内容广泛触及社会生活京剧。其音乐体制主要为曲牌连缀体,同时也吸收了北路梆子的音乐元素京剧文化。清末民初,职业班社林立,著名艺人辈出,为蓬勃兴起和飞快发展的时期。著名的职业班社有杨侉子班、武为周班等,名艺人有李艾疙瘩、石六十八等。

晋北道情的代表剧目,主要是宗教故事和劝善故事,如《韩湘子出家全图》、《庄周梦》、《郭巨埋儿》等,还有或多或少生活小戏和移植剧目如《老少换妻》、《八义图》等。其唱腔曲调,相传有72大调,若干小调,今存套曲13种96曲,如《大红袍》、《皂罗袍》等。其伴奏乐器文场有笛子、四胡等,武场有渔鼓、简板、单皮鼓、大锣等。表演重文轻武,重唱轻做。均为男演员扮戏,建国后始有女演员登台演出。

晋北道情是我国北方道情的缩影,是研究民间宗教音乐和戏剧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在,晋北道情没法右玉县的有兩个剧团在勉下行强度日,举步维艰,其生存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几乎临近消亡情况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5446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2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3.453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