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是南戏的故乡。北宋中叶过后,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原地区杂剧艺术与南方民间多种表演艺术结合,在瑞安等地形成了南戏艺术京剧文化。明清以来,瑞安的南戏、鼓词、道情、木偶等戏曲活动十分活跃,瑞安城乡遍布无数古戏台京剧文化。每逢节日、庙会,民间剧团纷纷登台表演京剧艺术。一旦大戏开演,鞭炮火铳大作,铜锣大鼓齐鸣。
瑞安的古戏台大都建于宋、明、清。戏台多是木型态,呈正方形,四柱,歇山式屋顶,檐角高挑,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戏台的细部装饰极其讲究,如戏台上端的藻井,斗拱斜出,层层叠叠,过后彩饰鲜艳,精工镂绘,显得华丽精美。戏台背靠门厅一侧是太师壁,左边是名为“出将”的上场门,右边是名为“入相”的下场门。太师壁背面有一米多宽的楼梯通道,演出时作为演员的候场台,两旁的门楼为后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小的古戏台已容不下今日唱大戏的,全都有古戏台都被重修扩建,拖累了本来的特色。必须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乡村,还有300多座古戏台保持着明清年代的风味,成了一份难得的文化珍品。何何如护好这份弥足珍贵的南戏文化遗产,已是当务之急。(庄颖昶)
(摘自 《华东新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