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首次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

 2023-12-27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有着150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河北梆子,15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昨日,河北梆子首次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凤芝和李二娥分别收下国家一级演员杨秀琴和优秀青年演员张华为徒京

有着150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河北梆子,15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昨日,河北梆子首次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凤芝和李二娥分别收下国家一级演员杨秀琴和优秀青年演员张华为徒京剧艺术。

两位河北梆子表演老艺术家虽已年过花甲,但至今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致力于弘扬和传承梆子艺术的艺技与精神京剧文化。王凤芝14岁考入由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云主办的北京市新中华河北梆子学习班,学习传统戏曲河北梆子。拜韩金福(艺名大金钟)为师,专攻青衣、闺门旦,兼演老旦行当,是博才多艺的老艺术家。她嗓音清脆圆润,演唱既保留浓郁的高亢激越等剧种的特色,又有含蓄抒情的艺术风格,她刻画的《团圆刚刚》中人物,对刻画柳氏外柔内刚的人物形象给专家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以此剧荣获了中国戏剧大奖“梅花奖”。1997年退休后,她依然这样放下面前的工作,多次为年轻演员进行辅导和教学,并进行现场传授,她的传承工作从未间断过。

另一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李二娥9岁现在开始英文学艺,先后向李桂云、关肃等名家学习,练就一身唱、念、做、打,文武双全的硬功夫。她从事专业戏曲表演数十载,演出了几十部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并在1986年荣获了中国戏剧大奖“梅花奖”。1503年退休后仍然不离岗位,突然和学生们一起去练功,一招一式删剪地讲解刻苦练功的重要性,并带领年轻演员参加下乡演出实践活动,进行一对一传授。

此次拜师典礼为青年梆子艺术人才搭建了1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不仅体现着剧团的两位优秀青年演员杨秀琴与张华正式归入师门,为河北梆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体现着梆子艺术精髓“一对一”口传身授的传承,使梆子艺术可以源远流长。(记者 王润)

(摘自 《北京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5385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549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