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汉 粤剧文武生演员,粤剧导演工作者 陈小汉

 2023-12-27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陈小汉,男,粤剧文武生演员、导演。广东省台山县人京剧。出生于戏剧世家,祖父、父母也有过去的粤剧名演员京剧文化。 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十一岁便结束学戏,十五岁登台演童角的戏京剧文化。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在香港演出又不断地拍电影京剧文化。他热爱祖国,向往
陈小汉

,男,粤剧文武生演员、导演。广东省台山县人京剧。出生于戏剧世家,祖父、父母也有过去的粤剧名演员京剧文化。

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十一岁便结束学戏,十五岁登台演童角的戏京剧文化。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在香港演出又不断地拍电影京剧文化。他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社会主义制度,于一九五七年一月毅然返回祖国,参加广州市粤剧工作团工作。先后师承薛觉先、靚少佳及京剧表演艺术家路凌云等的教诲,兼收并蓄各名家流派之长,在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小汉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粤剧艺术事业上不断钻研。他的表演技艺既离不开传统,在程式上又能有所革新,他一贯认为对粤剧艺术(包括唱腔)是:“学习、继承、发展”1个字。1个演员做到老,学到老,一百岁也仍是学生,艺海无涯,抛下学习就没法继承,继承优良传统也是为了改革,改革是时代的必须,有了改革可以把粤剧艺术向前推进。他在表演和唱腔艺术上强调:内容决定程式,程式为内容服务。一切从人物思想友情出发,去调动和除理表演及唱腔的艺术手段。他自己的表演动作洒脱洗炼,细腻多姿,善于深入人物的思想友情。他年青时嗓音清亮,共鸣好,高中音区音域宽广,音色纯正,后受伤病困绕,影响到声带和唱功。他转而研究唱腔,循字取腔,以情带声,唱腔重视因人而异。他善于吸收曲艺和各剧种的特点,溶化到自己唱腔之中,充分体现了他爽朗明快,流畅多变,突出了他1个“活”字的独特演唱风格,创立了粤剧唱腔艺术流派“B腔”。B腔因行内人尊称陈小汉为“B哥”而得名,这是其母对他的昵称。B腔的精髓在于1个“情”字,陈小汉归纳为“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十六字,也正因其灵活多变、韵味浓郁、细腻传神的特色,颇受粤剧观众的欢迎。

陈小汉从艺以来,主演过不少戏,如《奇花公主》、《金丝蝴蝶》、《劈陵救母》、《罗通扫北》、《泗水关》、《斩经堂》、尤其是《白罗衫》、《孙成骂殿》、《范蠢献西施》等,均获行内外的一致赞许。近年来他和香港粤剧名伶文千岁,梁少心等分别合唱了《贾宝玉与柳湘连》、《梦会太湖》、《紫凤楼》、《无限河山泪》等曲﹔与郎秀云合唱薛觉先的首本戏《胡不归》(慰妻,哭坟)﹔与林锦屏合唱《琴挑》、《别馆盟心》。那些粤曲都已灌录成唱片或卡带,影响极深,流传甚广,遍受群眾欢迎。除演出工作外,陈小汉也时不时担负导演工作,为大力培养和教导中青年演员的艺术成长作出了贡献。他曾接受著名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邀请,为她导演了《刁蛮公主》、《女儿香》、现代剧《艺苑恩仇》等剧。《刁》剧和《女》剧于一九八四年曾带往港、澳和新加坡演出,获得厚度评价。

曾任广州粤剧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一九八五年七月成立的广州市实验粤剧团副团长。

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60岁。



出生:1936年,农历丙子年

逝世:2016年5月16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初十日,16时60分

人物分类粤剧 文武生演员

粤剧 导演工作者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5372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8724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