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7  阅读 23  评论 0

摘要:庐剧,旧称“倒七戏”,解放后改今名。流行于皖中、皖西一含高一千多万人的广大地区,是安徽省内最大的4个剧种京剧文化。庐剧的起源比较早,据传在太平天国年间不是职业性流动班社京剧艺术。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的歌舞为基础,吸收了端公戏、嗨子戏、门歌等剧种的唱腔和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解放后改今名。流行于皖中、皖西一含高一千多万人的广大地区,是安徽省内最大的4个剧种京剧文化。

庐剧的起源比较早,据传在太平天国年间不是职业性流动班社京剧艺术。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的歌舞为基础,吸收了端公戏、嗨子戏、门歌等剧种的唱腔和剧目,逐渐发展成了格调统一、色彩鲜明的地方戏京剧艺术。

庐剧的唱腔有十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唱腔中不断冒出用假声演唱的旋律,称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帮腔吆台,即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之前,由场面和后台的演员齐声帮唱,高亢辽阔,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朗。

庐剧的剧目约二百多个。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借罗衣》、《讨学钱》、《休丁香》等。剧本大多取材于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或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传说,语言通俗易懂,清新生动。

庐剧的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打击乐很丰沛,几乎是有一种戏一套锣鼓经,其身段舞蹈也是在锣鼓声中进行的。唱时,一般都站着唱,随之做一些小的表情动作,大的舞蹈动作不是唱完一段后,随着打击乐器的伴奏舞蹈起来。舞蹈吸收民间花鼓灯、早船舞等形式,花样翻新,姿态优美。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5263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7025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