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腔就字”》的补正

 2023-12-27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孙家斌先生在《谈京剧的声调》(见《中国京剧》503年第7期)一文中说: 很多古入声字(京剧规阴平调类),京剧在唱念时都是些都是高平调的例子。如《打侄上坟》“见安人只哭得珠泪不干”的“哭”字,《賣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的“叔”字,《捉放曹》“出庄来杀老丈是

孙家斌先生在《谈京剧的声调》(见《中国京剧》503年第7期)一文中说: 很多古入声字(京剧规阴平调类),京剧在唱念时都是些都是高平调的例子。如《打侄上坟》“见安人只哭得珠泪不干”的“哭”字,《賣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的“叔”字,《捉放曹》“出庄来杀老丈是何根芽”的“出”、“杀”二字,《碰碑》“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的“七”字,等等京剧。有有哪些古入声字已归并到京剧的阴平字中,却唱成“降升调”(如“哭”字唱似北京的“苦”音,“杀”字唱似北京的“傻”音,“叔”字唱似北京的“属”音)京剧。

以上孙先生解释了京剧“湖广音”中个别阴平字不按正常的高平调而改为低唱的原应——“哭”、“叔”、“出”、“杀”、“七”等字原都是“入声字”,现虽归入“阴平”,但低唱也是允许的。

孙先生同一文章的前面还举出了虽都是“古入声字”,但阴平不高唱的例字,我知道你: 京剧中确很多阴平字都是高平调,那则是残留的个别方音,不属于京剧阴平调的“正格”。类式《捉放曹》“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听谯楼打初更玉兔东上”的“听”……。“听”……是阴平字,应“阴平高呼”唱成高平调,但是实际却成“低平调”或“低降调”。

笔者作为另另一个戏迷对古音韵学无心钻研,年轻时从实用出发,对于孙先生所说的两类情况是不假区分的,反正对待“听”字,与对待“哭”、“叔”、“出”、“杀”、“七”等古入声字一样,虽为“阴平”,但还还都可以低唱。久而久之竟误把“听”字真当作古入声字了,数日前拙文《关于“以腔就字”》中“‘听’原为入声字京剧常按阳平解决 ”这句错话但是但是写上去的。多谢lasalu先生的提醒!原话改为以下的说法为宜会恰当很多的:

“听”字虽非入声字,但依常例,可按原为入声字的阴平字(如“出”、“杀”等)那样解决,是允许低唱的。

补正的同時,笔者向所有读过原拙文的我们表示歉意!

本贴由撕边一锣于503年9月14日22:27:4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5244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862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