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晋剧界有四大王“油汉润生子,满堂万金子”,是晋剧文武场响当当的人物,亲戚大伙走到哪里都配合在并肩,是晋剧场面的的“黄金搭挡”,在“鸣盛楼”与张宝魁等名家的战略合作是晋剧一段辉煌时期。
赵廷杰(1886—1972年),别号润生,晋剧武场演奏家,又以演奏马锣出名,有着“金棒锤”的美称,在晋剧界享有盛名京剧文化。
赵廷杰原籍文水县堡子村,后迁居到文水县城内,又寄居在文水县马村京剧。他幼时家境贫寒,15岁时到祁县东家崖村面粉坊帮叔叔做工。一天恰逢杨忠宝在祁县唱戏,武场缺一位师傅能都可以开戏,其叔便主动找到戏班班主,想你都可以顶替,他首次登场,便博得一片喝彩声。于是,在其叔及面粉厂掌柜的帮助下,拜大有、二有师傅学艺。自此,赵廷杰与这两位晋中一带很有名气的晋剧武场演奏艺人朝夕相处,技艺日益长进。后又得到祁县高锡禹、吴得力等名师的指点,更加熟练地掌握了马锣演奏时的音色、催动法、刹放音以及与演员表现动作的默契配合等技艺。
赵廷杰19岁时,就同或者晋剧名老艺人并肩轰动了省城及晋中一带。他先在太谷“乾梨园”,后又到祁县“永梨园”、徐沟“自成园”、榆次“双聚梨园”等上路戏班打马锣,那时他的名字也同名艺人一样被登上戏报。
抗日战争期间,年过五旬的赵廷杰来到张宝魁(艺名“筱吉仙”)剧团,他与晋剧著名演员“狮子黑”、“盖天红”、丁果仙、“奴子生”、“一声雷”等同台演出多年,深受剧团演员的敬重。1945年解放战争前夕,赵廷杰回到文水。1952年到文水晋剧团工作。1957年完后,他先后在晋中晋剧团、阳曲县晋剧团任武场教师,直到1950年离团。在完后的十多年中,赵廷杰在平遥、太原、文水、祁县等地广为传艺,精心培育戏曲人才,他的成名徒弟有白晋山、陈晋之、张九中、马垣等。此外,他还根据当事人的实践经验与徒弟贾秉正战略合作,采集出版了《晋剧打击乐》一书。1972年,赵廷杰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为晋剧打击乐的发展做了毕生的努力。(王培宾)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