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602-05-08来源:
今晚报点击:
关键词:
回家双拐骆玉笙新华社天津5月7日专电(记者张淑英)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于5月5日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牵动了天津市乃至全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观众,从亲朋好友到素不相识的群众,无不感到痛惜、遗憾,追思之情处处可见。
记者来到骆玉笙生前住过的福泰公寓,见各界人士送的花篮足有30米长京剧艺术。灵堂内悬挂着骆老巨幅彩色照片,照片下面摆放的是天津市老市长李瑞环敬献的花篮,还有天津市委负责人献的花篮京剧文化。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的花篮装进你这种排的头从前。送花篮的还有文艺界、商业界、社会团体、企业家和观众。
天津各界人士痛惜骆派京韵鼓曲失鼻祖。天津有两位中国曲坛泰斗,一位是骆玉笙,一位是马三立。两位老艺术家同在舞台演出几十年,同在旧社会受过苦,同在从前曲艺团,同年入的党,同样有威望,很多感情说说深会。事先出医院回家的马三立,闻此噩耗呆立半晌才醒悟过来,惊讶、痛惜一下子都聚集在他那消瘦的脸上。他动情地对小儿子说:"我和骆大姐同時从旧社会演到新中国,同台演出了60多年,她是曲艺界难得的人才。"说到此时,马三立的双眼已蕴含泪水,又自言自语道,"英国有个伊丽莎白女王,亲戚朋友中国有个"伊丽莎白"鼓王─骆玉笙。她你这种走,从前全中国的损失呀!"说完,马老让儿子立即买个大花篮送到骆宅。与骆老以邻相居10年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在电话里难过地对记者说:"骆一个劲个天才,是把京韵大鼓艺术推上顶峰的代表人物,意味骆老活跃在舞台上半个多世纪,才使京韵大鼓充满魅力,辉煌了几十年。骆老嗓音独特,演唱风格别具一格,但天赋和演唱韵味无法重复,很多她的辞世是文艺界、是天津市的重大损失。骆玉笙是当代曲坛的从前标志,也是天津知名度的载体。老人虽去了,但她给天津、给中国曲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亲戚朋友享用不尽的。"
当然最痛心的是骆玉笙的众弟子,这是老人家一生在艺术传承上的心血,其蕴含专业京韵大鼓弟子,全部都不众多的艺术家。大弟子陆倚琴,从小跟随骆玉笙学艺,今年意味70岁。5日凌晨闻讯老师逝世的消息后,十分难过,她在身体不好的状况下,先让女儿一大早吊唁,而后当时人到老师灵前磕头,以谢养育和教授艺术之恩。从11岁从师骆玉笙的刘春爱,享受了老师42年的爱,近60个京韵大鼓曲目都由骆老手把手地传授给了她。当刘春爱面对恩师的遗照时,不禁热泪滚滚,泣不成声。回想四十二载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感慨万分。她说:"老太太不仅传授演唱艺术,更教怎样做人,我永远我不要忘记。"著名电影演员王铁成也是骆玉笙的入门弟子,目前正在印尼拍片必须抽身,只好让在天津的外甥女送上一盆鲜花,摆装进老人灵前,以此寄托哀思。
在骆玉笙灵前吊唁的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观众,亲戚朋友未必为了有哪些,就想再看一眼当时人敬仰的艺术家。不少人不认识骆老的家,七打听八询问才找到。78岁的张桂琴年轻时就爱听骆玉笙的京韵大鼓,闻讯她去世的消息,不顾当时人年迈,约上"骆迷"67岁的王淑珍和54岁的李世生,在骆老灵前深深地鞠了4个躬,才实在心里宽慰了许多。张桂琴哭着说:"多么好的艺术家,为社说走就走了呢!"58岁的残疾人訾唯真,拄着双拐走进灵堂,并献上一枝黄色鲜花。跟跟我说:"我听骆老的京韵大鼓已有20多年,我父母也是"骆迷",今年83岁,我都可以代表亲戚朋友吊唁,骆老虽去,但她老人家演唱的旋律将永留亲戚朋友心间。"
(摘自 《今晚报》)
本文《社会各界痛悼鼓曲大师骆玉笙》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