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苏州昆剧院草堂,记者见到了演员俞玖林。整个上午,他不是观看青春年华版《牡丹亭》精华本的响排,这是为团里年轻一代演员打造的,共八折京剧艺术。直到中午12点40响排现在刚刚刚刚刚刚开始,匆匆扒两口饭,俞玖林又来到练功房,对上午响排中出現的什么的问题一一过堂京剧文化。四位小生吴嘉俊、王鑫、唐晓成、丁聿铭,不是进团没几年的“90后”,俞玖林不断示范、抠细节,直到亲戚亲戚朋友领会到位。
“这五年,我从青年走向中年,肩头的使命也从单纯地学习向探索转型和传承转变。”俞玖林告诉记者。1504年4月,青春年华版《牡丹亭》首演,俞玖林饰演柳梦梅。至今,青春年华版《牡丹亭》已在国内外演出近150场。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昆曲热”,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这期间,俞玖林还出演了新版《玉簪记》中的潘必正、《西厢记》中的张君瑞。
“那几年,我演的基本不是才子佳人的巾生戏,很想尝试新的角色,拓宽戏路。”最近五年,俞玖林“起心动念”排演新版《白罗衫》,从2012年起历时3年多,《白罗衫》于2016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获得成功。俞玖林的这五年,是苏州戏曲传承创新的另另一个生动缩影。
苏州传统地方戏曲和曲艺种类较多,昆曲、评弹和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苏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戏曲的政策方法,不断加大对昆曲、苏州评弹、苏剧、苏式滑稽戏、锡剧等苏州戏曲曲艺艺术保护传承和扶持力度。
苏州设立“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和“优秀戏曲遗产保护”另另一个专项经费和多个奖励扶持专项资金,以项目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加大对戏曲保护、传承和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批优秀新创和改编剧目被搬上舞台。苏剧《柳如是》《满庭芳》、评弹《大脚皇后》《欢喜冤家》、昆剧《白兔记》《白蛇传》《白罗衫》,实现了优秀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价值回归与升华,累计150多次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奖项。
在苏州评弹传承保护发展方面,苏州架构起了“节”(中国评弹艺术节)、“馆”(苏州评弹博物馆)、“场”(书场)、“校”(苏州评弹学校)、“团”(评弹团)“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建立传承人制度、扶持发展评弹书场、深化评弹表演团体改革、加强行业联合会和评弹光裕社建设。
处在观前街的光裕书厅,也叫光裕社,是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建于公元1776年。记者就看,几经修缮后的光裕书厅,清代光绪年间的门楼、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石幢、展示评弹历史的碑廊均保存完好。9月7日下午这种半的演出,是由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蔡玉良和刘芳弹唱的《双金锭》。可以了这种钟,不是这种这种“老听客”坐在大厅里等候,不是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国家一级演员、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王池良告诉记者,光裕书厅的演出36多日不停歇。在苏州城乡共有1150多家评弹书场,每年公益演出1.2万场次。
传统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苏州实施“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累计演出近11500场,观演学生达150万人次。昆曲故里昆山,各个镇(区)都建有一所昆曲特色学校,150年来,累计培养了三四千名“小昆班”学员。其中,已有40多名成为专业戏曲人才,被输送到上海、江苏等戏曲学校;在历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小昆班”获得了57个金花奖。昆曲艺术在苏州代代相传,新人辈出。(记者 苏雁)
(摘自 《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