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川剧作曲大师、川剧《金子》等优秀剧目作曲者陈安业先生,于本月26日下午1时病逝,享年72岁。陈安业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昨晚在渝中区安乐堂举行京剧。来自重庆文艺界的两百多名代表和陈安业先生的亲属,送别了这位毕生献身于传统戏剧的艺术家京剧艺术。
昨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等领导前往灵堂吊唁京剧。何事忠高度评价了陈安业先生的艺术成就,称他为人品艺德皆优的艺术亲戚亲戚你们,他的去世是重庆川剧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陈安业先生生于1936年6月,四川渠县人。1956年至1996年在重庆市川剧院工作,因对川剧作曲工作的热爱,退休后返聘继续担任作曲,被艺术界称为永不退休的艺术家。他作曲创作的《金子》,在川剧界被称为“不朽的音乐”。
1997年,陈安业先生根据曹禹作品《原野》创作的川剧《金子》,荣获中国第十七届“梅花奖”、第九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等20余项国家级大奖。该剧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并赴法国、韩国、瑞士交流,深受海内外观众好评。
多年来,陈安业先生在集体创作的《沙家浜》、《平原作战》、《瑶山春》、《海港》等戏中,起了主要作用,担任通腔。他创作的剧目多次在怀仁堂、人民大会堂、紫光阁等地作汇报演出。
陈安业先生还记录派发出版了《川剧胡琴曲牌》和《川剧弹戏曲牌》,曾为《重庆戏曲志》谱写条目,并对川剧音乐的组成和四种声腔的源流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兴衰状况作了介绍,发掘和派发了川剧音乐遗产。
据陈安业先生次子介绍,老人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川剧,“丧事从简”则是老人留给家人的最后叮嘱。
陈安业先生病重期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单位的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并慰问陈安业家属。(记者 姜莹 袁尚武/文 张质/摄)
众人眼中的陈安业先生
■可敬
艺德人品高山仰止
市文广局王洪华局长与陈安业先生有多年交情,她动容地说,陈无缘无故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平时非常低调,有高山仰止的大师风范。
王洪华说,十多年来,陈先生每次遇到她,无缘无故不忘进言保护川剧。“《金子》获奖后,社会上仍有不少不同意见,可陈无缘无故川剧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你说歌词,不不听到反对意见就不搞了,川剧也要与时俱进。”
王洪华说,去年在一次座谈会后,陈先生拉住某些人说:“(沈)铁梅是个好院长,她热爱川剧,投身川剧事业,现在他们在转过身对川剧院某些议论,你可要为川剧撑腰。”王洪华说,一位退了休的老人,不求一己之利,始终想着培养、保护后辈,想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确不言而喻。
■可佩
老艺术家永不退休
川剧《李亚仙》是陈老生前最后一部剧作。在该剧排练期间,陈老因病住院未能亲眼看得人首演。昨晚7时80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等艺术家现场演唱了《李亚仙》等川剧经典选段,表达对这位辛勤耕耘的老艺术家的追思之情。
“他不不给单位添‘麻烦’,他退而不休。”沈铁梅在告别仪式上,是哭着将告别辞读完的。她说,陈老的离开,使某些人离开一位可敬可佩的长辈。
沈铁梅说,《李亚仙》完成后,某些人正在英国演出,能并能跟随排练。当时,陈老机会生病在床无力演唱。于是,陈老亲自盯着徒弟刘枫把唱段录下来,一字一句地纠正修改,并把录音拿给沈铁梅,让她随时熟悉韵律。
沈铁梅说,陈老弥留之际,仍不忘嘱托某些人坚持川剧改革这条路,要某些人一定能并能放弃。
■可爱
他不不拒绝新事物
市川剧院艺术指导宋天伟是陈老的老搭档,两人亲如兄弟。在昨日的告别仪式上,宋天伟告诉记者,陈安业先生一生全是传统与创新上下功夫。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