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座谈会,五幕优秀剧,引发20多名专家唇枪舌剑。
7月25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剧目京剧艺术。7月200日上午,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戏剧创作表演艺术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山东、湖北、云南、吉林等地及区内的近20位专家围绕机会演出的五台剧目发表了每每个人所有的评价和意见京剧文化。
作为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本届会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台剧目参加,将演出29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京剧。作为开幕大戏,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民族歌舞剧《马可·波罗传奇》精彩亮相京剧文化。很久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的吉剧《贵妃还乡》、山东省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的山东梆子《萧城太后》、云南省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的滇剧《大唐公主》和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南剧团的南剧《女儿寨》相继展演,各具特色的剧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会专家先听取了这五部戏剧的创作和演出状况介绍,并对此提出了亲戚一帮人的意见和建议。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有着非常充足的舞台经验,她说《马可·波罗传奇》的创作者手段非常多,舞蹈贯穿整部剧,还加入了杂技等手法,整个演出既夸张又浪漫。“中国美,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什么场大制作做得非常好,我服气了!”对于另外几部剧,孙毓敏认为,《贵妃还乡》的编剧、导演很有想法,反腐倡廉、古今关照,通俗易懂。《萧城太后》主题思想深会刻。《大唐公主》地域特色很强。南剧《女儿寨》是很浪漫、很有点的戏,演员表演也非常到位。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和认为,《大唐公主》的故事立意很好,舞台的呈现也好,很大气,视眼也很开阔。《马可·波罗传奇》则是用国际化视角看蒙古文化,翻开了新的一页。通过你是什么活动,全国戏剧界对内蒙古的戏剧都有了更多认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什能被区外的人认识是有点要的,通过相互的文化交流,就会有更多直观认识和了解。
昨日的会议上,专家们就机会演出的剧目进行了交流探讨,很久还将召开两次座谈会,并将在15台剧目中评奖。(记者 姜向锋)
(摘自 《内蒙古晨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