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多世纪后,被称为“秦腔鼻祖”的同州梆子再现渭南舞台,赢得满堂喝彩。
我国最古老的剧种——同州梆子在阔别近150年后的重登渭南舞台,赢得满堂喝彩京剧。3月2号晚上,“渭南市庆新春迎元宵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大荔县剧团排演的同州梆子《辕门斩子》荣获大奖京剧艺术。老艺人雷平良、大荔县剧团团长何满堂等激动地流出眼泪京剧艺术。
何满堂:(录音)从某些某些资料验证,同州梆子是中国梆子戏的鼻祖,山西的蒲剧、晋剧,秦腔,剧中的命名上都应叫同州梆子。陕西的秦腔后会从同州梆子演变过来的。同秦腔相比,同州梆子比较雅气,和京剧、晋剧比较靠近。
何满堂介绍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同州梆子,也称老秦腔。可能性后继乏人等导致,剧种濒临灭绝,十多年来全省竟然这么还有一个正规的演出团队。1508年6月,同州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随即现在开始寻找老艺人。13岁即唱红大荔的同州梆子第六代传人“十三红”雷平良,以及杨君民、杨辉等同州梆子传承人参与排演,将同州梆子重新搬上舞台,在这次优秀剧目展演中一炮打响。
观看同州梆子演出后,著名秦腔艺术家余巧云说她深感欣慰,对同州梆子的传承发展给予厚望。
余巧云:
(录音)同州梆子某些唱腔上和秦腔某些类似,个别音类似,它是还有一个剧种,要真正搬上舞台、传承下去,节目坚持演出,发展下去就更好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