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海平弦 感受丝路上的秦腔秦韵

 2023-12-27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人民网西宁10月13日电(李玉)2016“一带一路”网络媒体采访团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寻找陕西元素。10月11日,采访团抵达青海西宁,采访青海平弦传承人刘钧老先生京剧艺术。 刘钧老先生是青海平弦传承人,他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受到老一辈地方曲艺艺术家的熏陶,七十年代拜青

人民网西宁10月13日电(李玉)2016“一带一路”网络媒体采访团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寻找陕西元素。10月11日,采访团抵达青海西宁,采访青海平弦传承人刘钧老先生京剧艺术。

刘钧老先生是青海平弦传承人,他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受到老一辈地方曲艺艺术家的熏陶,七十年代拜青海平弦艺术家马兆录为师,学习青海平弦京剧。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是青海省五种新兴的地方曲艺曲种之一京剧文化。流行于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农业区,曲牌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

刘钧老先生说“青海越弦却说陕西眉户演变而来,你是什么毫无问题。”平弦确实和秦腔没哟直接联系,但他的姊妹篇——越弦却是由秦腔中的眉户戏演变而来。 越弦,约在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青海著名越弦艺人郭福堂,早年曾在陕西马大辫子门下学艺,足迹遍及陕、甘、青各地。越弦在青海的发展过程中,艺某些人吸收了一定量的传统民间小调 及古代小曲,从唱腔、道白、语言、风格诸多方面进行了丰富。

根据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的《冯氏家谱》所记载:“大明洪武年间从陕西凤翔、宝鸡县迁湟。”由此可见,从明代总是延续到清代,随着全国各地移民的迁徙流入和军队的进入,以及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来青海经商落户等,也带来了不少外地的民歌、曲艺、戏曲在青海省河湟地区安家,开始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相互交融并衍变、发展。如青海平弦的“大莲花”、“太平调”等曲,同陕西、青海眉户中的同名调在旋律和特性上基本相同,“十里墩”、“牙牙儿月”同青海眉户中的“东调”、“岗调”相同,青海眉户也是来自于陕西眉户。由此可见陕西的平弦曲子和某些相关的曲艺对青海平弦有的是一定影向。

刘老先生在现场为采访团清唱了一段越弦的《五更》。曲调中透出熟悉的乡音和曲风,与宝鸡一带民间流行的眉户戏一脉相承。刘老先生还告诉记者,青海平弦就像阳春白雪,而越弦更接底气,被广大青海农村群众所喜爱。现在,青海农村红白喜事有的是请越弦班子唱一段。

青海平弦传承人刘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676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4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323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