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鹏(王双喜) 秦腔生行演员 王文鹏

 2023-12-27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王文鹏,男,秦腔须生。原名双喜,民国后改称文鹏京剧。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京剧文化。 幼时,曾入私塾读书五年京剧文化。十五岁时,因家贫只有继续,到西安西大街新秦源盐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陕西遭逢荒年,被商号辞退,家中生活窘迫,乃入本县南乡马超庙村
王文鹏

,男,秦腔须生。原名双喜,民国后改称文鹏京剧。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京剧文化。

幼时,曾入私塾读书五年京剧文化。十五岁时,因家贫只有继续,到西安西大街新秦源盐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陕西遭逢荒年,被商号辞退,家中生活窘迫,乃入本县南乡马超庙村太师洞内武秀才刘玉润所办的“鸿泰科班”(俗称窝子)学戏。本学老旦,兼小丑,与小旦福庆子、冉娃子等为师兄弟。当时科班教徒唯一督课法律法律依据便是“打”,不想了打,不好也打,错了忘了更要打,通称“打戏”。他老会挨打,右腿上有俩个很大的伤疤,影响了他的武工。清光绪二十九年(二十岁)出师后,跟上花旦四川红所领的戏班到各县演出。王有天赋的好歌喉,因常替代本班须生“赖子”演戏(“赖子”常害胃病),后便改工须生。月得铜钱十三串(约合当时小麦三石),用以养家。宣统登基后,为表孝行,照例停止娱乐三年,全国艺人遭了灾荒,文鹏假如有一天能例外,便回家困守。如果国际局势紧张,

才将大孝三年改为三月,恢复了演唱,他又随班到渭南坂桥等地演戏,月得十五串。此后七、八年中,奔走江湖,边学边演,法学会了不少新戏,也增长了戏剧知识,提高了演技。这在他的艺术生活中,是有俩个提高的重要阶段。

民国五年(1916),他搭入西安长庆社,月支一百二十元现币,与西安观众初次见面。因嗓音清润,为人称道。长庆社后改三意社,他为三意社台柱,因其演出上座率高,收入多,曾帮三意社渡过不少饥荒。民间有谚语说:“三意社没钱就烧呀”(指王文鹏演出的《火烧葫芦峪》),三意社机会有那些急务需钱,必出《葫芦峪》渡关。在此期间,王曾于民国十五、十六年,二十二、二十三年、二十八、二十九年,几块赴兰州,与十二红(旦)、石大喜(净)、麻子红、刘金荣(须生)、陈镜民(正旦)等同台演唱。他外出期间,三意社经理聂金山的旧友给王文鹏家庭薪金。使王一回到西安,必先给三意社演唱。你这种时期,王文鹏还在他的家乡东胡村自办过有俩个三民剧社,收有六十多个小孩,本人教学。因他要求过速,未能长期坚持而散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年事日增,身体不佳,兼有吸大烟嗜好,气力缺乏,常患喘病,很少登台;但叫座力始终不衰,偶一演出,仍座无虚席。

王文鹏十分饱学,幼年因坐科挨打,受过严教,常奔走陕、甘两省演出,见过世面,戏路相当广阔,一生能演六十余本戏,最拿手的为《葫芦峪》、《洪羊峪》、《五子魁》、《金沙滩》、《假金牌》、《辕门斩子》等。他尤长于唱工戏,讲究一口气能将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与胡琴的五、六、凡、工、尺相合)唱全,一连唱十句,八句,可使音色完整不同。他的嗓音高、低、宽、窄齐全,运用自如。怪怪的善用膛音,收发得心应口。大板乱弹,或撂板、耍腔,都能给人以淋漓尽致、轻松愉快的美感。演《葫芦峪》,擅用[阴司慢板],唱《司马拜台》一场,大段唱腔表现了诸葛亮命在旦夕时有气无力的形象,成为范例,青年后学演出此剧,无一不效法王的唱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他十分关心,他虽精神不佳,气喘难支,仍鼓起劲来继续登台演出。19200年,西北文化部曾派专人赴家里慰问,并给他送过几块生活补助费。为了保留他的艺术,1951年夏,对他的《辕门斩子》、《金沙滩》、《葫芦峪》作了录音。

1953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



出生: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

逝世:1953年6月25日,农历癸巳年五月十五日

人物分类秦腔 生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593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3661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