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花灯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万载花灯戏(俗名花鼓灯)是源远流长的这种生活地方戏曲,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清朝初叶,赣南的大批移民移居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后与当地花灯、民歌、民间小调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这种生活在声腔、表演诸方面独具特色的地方

万载花灯戏(俗名花鼓灯)是源远流长的这种生活地方戏曲,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清朝初叶,赣南的大批移民移居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灯戏,后与当地花灯、民歌、民间小调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这种生活在声腔、表演诸方面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京剧文化。

万载花灯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表演形式优美活泼,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状京剧文化。开初,演的是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的对子戏,后发展成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再如果,行当形成了八角头:即老生、老旦、大花、小花(丑)、生巾(小生)、、姬生(正旦)、烟花旦、彩旦京剧。脸谱较为活泼自由,如小丑脸谱,视剧情不同,可画上蜻蜓、青蛙、蝴蝶、元宝、秤钩等不同图像。在表演技巧上,歌、舞、技并重,虚拟夸张、形象逼真。旦角的基本步法是碎步,但有快慢之分。小生、小丑有高步、矮步。矮步又分猴拳步、螃蟹步、蛤蟆步、扫脚步、下水步、上下岭步等等。在技巧上,除基本的矮步功、扇子、手绢功外,还有板凳功、棍子功、耍伞、耍花鼓、耍稻草等。

万载花灯戏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极富江南乡土气息。本调、平调多用于戏剧性较强的叙事唱段,花灯调的“强弱强”三拍子等,节奏富有,别具特色。唱腔变化多样,一律本嗓演唱,再加打击乐采用音色较低的乐器,与声腔融为一体,听起来使人感到温柔舒适,协调和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592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9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75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