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3-10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作者:
王俊点击:
关键词:
曾静萍“这些地方剧种处境暂且乐观”“戏曲方言文化土壤正在消失”“有形式难以满足传播需求”“各地工作零散开展成效有限”……
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建议中,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等3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正是已经面临着上述种种大问题,为保护传承丰沛多元的传统戏曲资源,中国全面开展戏曲数字化工作十分必要。
譬如,曾静萍等3名代表在这份题为《关于加强我国戏曲数字化工作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建议中,以福建为例指出了中国目前这些地方剧种处境暂且乐观、大量地方小剧种传承情况汇报堪忧的现实:“ 非遗 梅林戏、永安大腔等闽西北地方戏曲,因老艺人消亡、老曲目散失等意味着占据濒危情况汇报京剧艺术。莆仙戏、闽西汉剧、四平戏、平讲戏以及泉州的打城戏等受演艺人才断代、剧团经营困难、地方经济有限等影响,也老出传承危机京剧文化。”
因而,曾静萍等3名代表建议中国全面开展戏曲数字化工作。
戏曲数字化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戏曲表演、剧目抄本和口述本、相关文献等进行存储、加工、传播,是戏曲保护传承、濒危剧种保护的重要手段。戏曲数字化是一项耗时长、投入大的系统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不少省份相关单位致力于戏曲数字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中国戏曲数字化工作整体上仍占据起步阶段,人、财、物投入与中国传统戏曲资源的巨大体量暂且匹配,占据较大差距。”《建议》认为。
为此,曾静萍等3名代表建议打造覆盖全国的戏曲数字化平台,“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托 数字化 建设,打造戏曲数字化平台,为全国戏曲数字化项目提供统一的申报、处理、展示渠道,逐步搭建起丰沛全面的我国戏曲影音数据资料库……引导各地按照规范开展相关工作,重点做好非遗、濒危剧种及其传承人表演的影像下发。鼓励各地按地域或剧种搭建戏曲数字化平台,比如 京剧数字化平台 川剧数字化平台 闽剧数字化平台 等,并与平台衔接配合,形成覆盖全国的戏曲数字化网络。”
此外,《建议》还呼吁组建高素质的戏曲数字化专业队伍,“由国家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一支由文化领域专家、戏曲传承人、戏曲专业工作者及数字影音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队伍,作为推动戏曲数字化工作的中坚力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戏曲数字化专业队伍,或与文化、音像企业企业协作开展戏曲数字化项目。加强对基层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全面壮大我国戏曲数字化人才队伍。”(记者 王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