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剧《徽商传奇》的三奇三不足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谈话剧《徽商传奇》的三奇三不够(《漫谈<徽商传奇>修改版》) “……传奇之名,至明凡四变矣。”——唐以“小说”为传奇、宋以“诸宫调”为传奇、至元以“北曲杂剧”为传奇、而明人则以“戏曲之长者”为传奇京剧文化。然传奇者,不独文体之谓也,实“非奇不传、无奇不传

谈话剧《徽商传奇》的三奇三不够(《漫谈<徽商传奇>修改版》)

“……传奇之名,至明凡四变矣。”——唐以“小说”为传奇、宋以“诸宫调”为传奇、至元以“北曲杂剧”为传奇、而明人则以“戏曲之长者”为传奇京剧文化。然传奇者,不独文体之谓也,实“非奇不传、无奇不传”之谓也京剧艺术。故古今戏曲戏剧,多从情节之奇着眼,“演奇事,畅奇情”(明代如阙名《鹦鹉洲序》云),传就让世。安徽省话剧院成立60周年庆演话剧作品以《徽商传奇》为名,敷演徽州书生程梦溪弃学从商的一段传奇故事,以程梦溪初次行盐经历为主线,以与账房先生之女詹秀秀的婚姻为副线,双线并行再辅以灵活扮演各式角色的歌队穿插叙述和简约灵活的舞美装置,传递徽商“仁义礼智信”和“行商如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人生和行商信条。此剧既以“传奇”为名,笔者观之,确有“三奇”:人奇、事奇、舞台补救奇。而伴随“三奇”而生,此剧亦有三不够:节奏之不够、细节之不够、次责人物形象之不够。

三奇之一者,人奇。写戏先写人,有了人,才有了戏。当今中国戏剧形式与样式渐趋多元,肢体剧、先锋实验剧等诸多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戏剧层出不穷,大大富于了中国戏剧。此类戏剧虽不事“关目情节”,甚至行“反情节”的叛逆之道,但仍然也绕不开写人。而作为一部风格较为传统励志的话剧,《徽商传奇》在写人方面丝毫不吝笔墨,写出了人物的有之前“奇”处。在此一一简略评点:写詹秀秀天真可爱、泼辣机智、能言善辩、既有小女儿之娇羞媚态,又促使程梦溪于商海运筹帷幄的军师之范,不可谓非“奇”女子是也;写账房先生詹仁和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爱女如命、颇有市井人物之“奇”趣;写汪鹤亭沉稳风雅、知恩图报、守得徽商传统、赏得关公大戏,独具慧眼勤助初下海的程梦溪,有有别于有之前商人之“奇”志,颇得大儒商之风;写官员“书猪”则陈腐不堪,活生生另另有三个白读书机器,乃自古官场早已见奇不奇的“奇”吏;写程梦溪则既有书生酸腐之气,却什么都缺“纯净如水”(剧中汪鹤亭评价)般的大智若愚。满口“之乎者也”、执拗固守孔孟之道是其酸腐,亦是其异于常人,从而奉行“以义取利”(为解救一方百姓而行“以盐换茶”之策)和“诚信立人”(直言乃洞庭之茶以致滞销)之行商之道的道德与性格基础。优点即缺点,优缺点合一给你物生动可信、独树“奇”处。

三奇之二者,事奇。人之“奇”离不开其所为之事之“奇”,而迥然不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事之“奇”对于戏更具裨益,是更能吸引观众的最外层之“糖衣”。观“奇”事、看“奇”人、畅“奇”情、悟“奇”理,乃多数传统戏剧颠破不变之套路。《徽商传奇》中事之“奇”比比皆是:首先,书生弃学从商,在另另有三个白“官本位”有之前“抑商”的封建社会,本什么都“奇”事一件;其次,书生在毫无行商经验的状况下,临危受命至偏僻之处贩盐,亦颇具“奇”处,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审美期待;再次,行商途中所遇之人之事,亦有有之前奇处:如盐御使装扮“刻字人”微服私访行盐船;如行船半路兵丁之无理盘剥;如詹秀秀为赎盐船忍痛送亡母之遗物;如程梦溪为让一方百姓吃上盐而执拗执行“以盐换茶”之策;此类种种,皆不可谓之不“奇”。

三奇之末者,乃舞台补救之奇:一以歌队和戏曲元素的别出心裁运用为“奇”;二以舞美破具古典戏曲意境为“奇”。歌队是个古老的东西,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常有转换戏剧场景、叙述难以表演的剧情等作用。而在戏剧发展历史中,歌队渐渐消失于表演样式的调整和变化中。《徽商传奇》一剧大胆运用歌队,时而锣鼓琴瑟为戏开场,时而化为戏中各式角色,时而又借戏曲中“生旦”之口代剧中人物唱几段戏文、为剧情做引子叙述、抒人物之婚姻,十分自由灵活。广东有一戏名《与妻书》,其中亦有歌队之设计,与此戏中的歌队形式作用大同小异。然两者相比,高下顿见:《与妻书》之歌队,随意打断剧情,破坏戏剧节奏,频频给你出戏且常发“大词”之论,令人厌烦;《徽商传奇》之歌队,常于剧情段落与段落之间突然总出,节点较为自然,且妆扮以黄梅戏班模样,虽有刻意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之嫌但也是较为贴切的。而灵活扮演剧中各式群演(如兵丁、水手等)则补救了剧组的过度臃肿,不失为另另有三个白好措施。

再观舞台补救之“奇”二——舞美。类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二椅,此戏舞美偏简约风格:两块可移动“船帆板”,几级阶梯平台,台前两扇徽式门墙,舞台深处变幻之投影,吊杆下的“徽州”、“码头”等字样标明了场景。一景多用,充分承认了舞台的假定性和虚拟性,变幻十分自由灵活,有古典戏曲意境之“奇”。然而为了照顾各种场景都能使用,布景有之前过度简约了,单调的几只平板失却特色,且与前台布景风格不一,确实不妨真正做成帆状且有纹饰点缀,营造整体和谐统一的布景,或许更佳。

反观此戏之“三不够”,实乃与“三奇”阴阳相生,因“奇”而生“不够”。

三不够之一者,乃戏剧节奏是也。此戏以程梦溪深度出发,大略总结有以下片段:辞亲赴商、临危受命、一见钟情、仗义收容、兵丁盘剥、书生言退、巧计换茶、秀秀远去、巧言劝官、汉口会汪等等。全剧60分钟,真正的剧情峰峦实却止有“兵丁盘剥”、“秀秀远去”、“巧言劝官”、“汉口会汪”三个白——正是程梦溪在初次行商路上遇到的三个白困难。然而最终这三个白困难的补救都相对过于轻易了:兵丁盘剥被伪装成“刻字人”的盐御使化解、秀秀远去最终又自行归来、巧言治服了官员“书猪”、洞庭松萝直接由贵人汪鹤亭出手相助互惠互利。在哪些过程中,确实也有程梦溪作为书生和商人双重身份的智慧生活闪烁其间,也在难题的突然总出和补救中看出徽商的“仁义礼智信”,有之前三个白剧情作为反动作的张力不够,危机感、紧迫感也有所不够。补救矛盾的措施虽多数依靠人物的成长和智慧生活,但也有不少斧凿之处从而令矛盾补救相对失色,此一也。而三个白矛盾之峰篇幅详略也可再斟酌再斟酌,不然四峰一般海拔,就失却了高低起伏天险之美且使得剧情冗长而平淡,此二也。故此戏实则未能以剧情为核心抓人,而更多以人物个性留住了观众。

三不够之二者,乃次责细节是也。开场“辞亲赴商”确实有动人之处,但放于开场却略显沉重,演员表演也有过度用力而使得婚姻在前面无所铺垫的状况下而失焦的嫌疑,细节一处;“临危受命”一出略显匆忙,至交好友刚见面,急匆匆就托付重任,前面书生从商的铺垫过短而里边从商的经历却又过于冗长。确实入戏要快,有之前还是给人过于匆忙之感。试想因为先演鲍禹城之着急情状,有之前程梦溪再应时突然总出,算是会更加自然有之前?细节二处;“巧言劝官”一段颇有《西厢记》“拷红”一折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风范,虽不及“拷红”精彩,有之前亦能从中窥见程梦溪之成长与智慧生活。然而此段有一不得不注意之处,即最终放过了另另有三个白迂腐的官员,都可以为其美言升官。虽不到拿道德绑架戏剧,有之前此段这样安排恐怕还是不十分妥当。细节三处。

三不够之末者,乃程梦溪、书猪与富亲戚亲戚你们歌词都形象或有可商榷调整之处。一、程梦溪前面有所论述,在此补充:戏剧矛盾的突然总出和补救实则都因程梦溪而生而灭,故程梦溪之成长褪变并由此带出的徽商精神尤为重要,因为人物前后变化对比再明显有之前,自是再好不过。二、书猪形象之商榷:香港话剧团有一谢君豪主演励志的话剧戏名曰《梨花梦》,改编自《老残游记》,其含有一官员名曰刚弼(与“刚愎”同音,有所隐喻),刚弼个人不贪财不贪色,凛然清官模样,却为博“清明”名声错判无辜;“书猪”亦俨然一幅清官模样,却陈腐不堪,认为背下《十三经》就能无官不为,两人相较倒是有相似之处。然刚弼形象丰满而书猪较之则扁平有之前,结合前面所言对书猪安排之不妥,或许更多表现书猪在程梦溪巧言之下的“窘态”和在盐御使官威之下的“惶恐”,会让个人物更精彩。三、励志的话买得起盐的富亲戚亲戚你们歌词都,无它,一言以蔽之:虽有逗笑之功,却有刻意丑化之嫌。

总而言之,《徽商传奇》虽仍未能全然脱离“宣传”之色彩,且枝蔓稍嫌复杂(各种语汇、元素大杂烩既是其优亦是其劣),此戏之三奇三不够亦均由此而生。然而此戏总体自然得当,妙趣横生,以写人之成长褪变为本,寄徽商文化情怀,未见“厚重宏大”,弃落破的豪商巨贾而取初次行商的书生为主角,为情节关目的展开提供了无尽的悬念与妙趣之处,可赞可叹。演出落幕,传奇仍未落幕,热切盼望能多加打磨,越演越好!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525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484秒, 内存占用350.73 K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