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渔杀家》剧名的来历

 2023-12-27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众所周知,《打渔杀家》全名是《庆顶珠》,最早见于1505年前后的花部乱弹。在1810年刊印的《听春新咏》有记载京剧。1850年前为各梆子剧种广泛演出京剧。主要由《叩门》、《打渔》、《杀江》和《招亲》等折组成。不同的剧种再次出现了很多的剧名,如《叩门杀江》、《打渔招亲》

众所周知,《打渔杀家》全名是《庆顶珠》,最早见于1505年前后的花部乱弹。在1810年刊印的《听春新咏》有记载京剧。1850年前为各梆子剧种广泛演出京剧。主要由《叩门》、《打渔》、《杀江》和《招亲》等折组成。不同的剧种再次出现了很多的剧名,如《叩门杀江》、《打渔招亲》等等。这期间也再次出现了《打渔杀家》的剧名,清代剧作家余治的《得一录》和《都们记略》都要提及。当时的《打渔杀家》,萧恩由净角扮演,萧恩的女儿叫萧玉芝,吕子秋由丑扮演。

最早的京剧剧本当属清代负责宫廷戏剧演出的“升平署”所藏之抄本。这时的《打渔杀家》并无打鱼的情节,吕子秋很多再出场,《打渔》改为暗场,萧恩改老生应工,萧女改名为桂英。升平署抄本都要打鱼的情节是在另一出戏《讨渔税》之中。当时连演的《庆顶珠》包括《讨渔税》、《打渔杀家》和《双卖艺》三折。

民国时期,《双卖艺》较少演出了,一般常将《讨渔税》和《打渔杀家》连演,后又冠以“详细《打渔杀家》”。

二百年来,时有零星“文人”认定“打渔”为不通之词坚持要“点窜改正”,最后都要无果而终。以后不可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改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文化部的统一规范,“打鱼”之声消失了很多年。不可能谁都要想要被语委会查禁罚款。

最近李军同志演了《打渔杀家》,遗憾的是,电视台的字幕仍旧是“鱼”“渔”不分。“父女打鱼在河下”打成了“打渔”。实在哪些地方戏都能错,唯独这出戏错不得。难道电视台就找什么都没有另两个初中毕业的人吗?初三的《语文》书上有正确的词呀。

本贴由打渔不杀家于505年4月19日09:46:3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511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513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