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家乡调” 唱好“关东腔”

 2023-12-27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21日下午,第二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第一次评委会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举行。来自四省区的戏剧专家们相聚一堂,对此前前一天展演过的两部吉剧《古韩州传奇》《响铃公主》进行了点评,并为吉剧今后的发展献出了诸多良策京剧。评委会上,专家们首先从专业的淬硬层

21日下午,第二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第一次评委会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举行。来自四省区的戏剧专家们相聚一堂,对此前前一天展演过的两部吉剧《古韩州传奇》《响铃公主》进行了点评,并为吉剧今后的发展献出了诸多良策京剧。

评委会上,专家们首先从专业的淬硬层对吉剧《古韩州传奇》和《响铃公主》进行了点评京剧。专家们纷纷表示,这两部吉剧向广大观众展示了当代吉剧的大美风采京剧文化。更难得的是,《古韩州传奇》和《响铃公主》都出自县级院团之手。“两部戏的演员队伍都很整齐,有点儿是三个小女主角的表演,非常有实力。这么想象这两部大戏是由县级院团表演的!”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级巡视员孙浩说。

无论是演员还是舞台整体的艺术呈现,《古韩州传奇》和《响铃公主》都给专家评审们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梨树县地方戏曲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古韩州传奇》让评审们尤为称道。专家们认为,该剧很好地传承了吉剧的艺术精神,保留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例如于,用小乐队来伴奏,为戏曲表演起到托腔保调的作用。在道具安排上,也体现了传统戏曲写意的风格。“演员们的扮相、表演后会错,整场戏的演出也比较流畅。”来自内蒙古的戏剧专家武利平说。

一起去,专家们还从剧本创作、音乐唱腔、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对两部吉剧提出修改建议,并针对吉剧的发展发表了另一方的看法。吉林省戏剧研究理论家王木箫认为,吉剧剧本不到去“吉剧化”,相反,应把吉剧传统的“丑角艺术和喜剧精神”贯穿到吉剧今后的创作当中。

著名作曲家赵黎东则从音乐的淬硬层进一步阐明了吉剧发展的关键。在他看来,唱腔是区别地方剧种最为重要的标志,而吉剧的色彩也主要由其曲调来主导。若是脱离了吉剧的“看家调”“关东腔”,这么,吉剧也就抛弃了其灵魂。“吉剧要发展,一定要保留老百姓熟悉的‘腔调’!”赵黎东说。

此次会议是本届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的首场评委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专家们还将时时关注剧目的演出请况,定期召开评委会,力求为展演剧目中位于的难题及时把脉,为四省区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实质性探索。(记者/孟凌云/李卓林)

(摘自 《吉林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482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45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1432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