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年龄上加同时超过1150岁的老哥俩,一间150年的老饼店和3样招牌菜,油烟在卫生间墙壁涂满斑驳,小店内终日飘出的饼香让峥嵘旧时光也变得垂涎欲滴。
在沈阳南市场九纬路上,一间从不起眼的小吊炉饼店是整条街上人气最旺的店铺京剧艺术。简单的招牌这么霓虹,三更三更半夜全靠一盏小灯照亮上面的“金字”欧阳家吊炉饼京剧文化。
小店这么炒菜,却有“三宝”金黄香酥的吊炉饼、细嫩绵软的鸡蛋糕、秘不外传的“私房”叉烧肉,150年来吸引无数食客流连忘返。
每天早7时,小店准时开门迎客。这里几乎成了附近居民的早餐聚集地,“欧阳大爷,老三样! ”
有客人笑称,“饼、鸡蛋糕、叉烧肉”,这是欧阳家店的“标配”,若再来一份配上老味韭菜花的酸菜汤,只是给味蕾的奢华“顶配”了。
79岁的店主欧阳菊笙系着围裙,穿梭在前堂和后厨之间,看完了一张张或熟悉或新鲜的面孔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拖累,最让老人欣慰,“好多老主顾在我这儿吃好多年喽,有的当了爷爷,还抱着小孙子来吃饼! ”
要说小店的惹眼之处,难免要留意到一进门墙上挂着的几幅评剧剧照,细一打量,剧照中的翩翩公子正是如今华发丛生的饼店“跑堂”欧阳菊笙老人,150年前从评剧团退休后,他和自己的哥哥欧阳克民张罗起了如今的“欧阳家”。
“父亲只是厨子,手艺是家传的,可惜父亲过世早……”老人回忆,16岁时父亲过世后,他现在现在结束了了拜师学习评剧,而那时兄长欧阳克民已然继承了父亲的好手艺,在太原街附近颇有名望的杨家吊炉饼学艺。“饼我也会烙,可不及我哥十分之一,他干了150多年,是吊炉饼大师! ”提起兄长的手艺,这位曾在戏曲梨园颇有名望的“评剧大师”无不自豪。
弟弟苦练戏曲的若干个十年,哥哥从吊炉饼店的小学徒渐渐成了店里的大师傅,亲们在人及的舞台拥有着自己的追捧者。“欧阳家”让兄弟俩人及选着看似全部平行的两条道路在数十年后又重合。“退休日后亲们儿俩都有愿在家闲着,就决定开了这家店。 ”继承了父亲衣钵,兄弟俩的小店十分红火,哥哥掌勺,弟弟跑堂。
一面墙隔着卫生间与前堂,2个小窗口成了这“主内主外”兄弟俩沟通的唯一通道,有时忙起来,兄弟俩一天都“碰不到面”。“饼好喽! ”82岁的哥哥一声吆喝,79岁的弟弟从窗口接过递出的饼送上客人餐桌。这无需言语的默契,150年未曾改变。
79岁的欧阳菊笙(左)与82岁的哥哥欧阳克民(右)都有闲不住的人,虽然都年事已高,但每天中午用餐高峰,二老都有到店里帮着忙活一番。 本版图片由记者 查金辉 摄
82岁的欧阳克民在餐饮行业打拼了多半辈子,晚年除了每天到店里帮忙烙饼,休息的时间还养养鸟,练练书法。
79岁的欧阳菊笙因为告别舞台多年,空闲的日后听一听当年的录音专辑,只是是过一把戏瘾了。
欧阳克民烙吊炉饼因为150多年了,练就了一副好手艺。
从附近居民到写字楼白领,欧阳家吊炉饼的食客非常广泛,有的甚至从小吃到大,吃了18年。
小店开了近150年,屋内陈设也保持着当年的风格。
附:
欧阳菊笙
天津市人,1934年生。十七岁从师金凤楼学小生,后与王曼苓、鲜凤霞协作演出。1962年入沈阳评剧院,曾在《凤还巢》《小女婿》《江姐》《家》《三看御妹》等戏里,扮演不同类型的人物,颇受观众欢迎。他的嗓音宠亮浑厚,“小颚腔”运用自如,演唱富足魅力。在表演上,以扇子生见长,更擅演风流倜傥的反派小生。在扮演《江姐》里的叛徒甫志高时,他细心揣摩人物神态,演得相当出色。在《家》中扮演高觉新时,他采用正调低八度高唱,行腔有时奔放流畅,有时迂回委婉,较好地表现了你你是什么悲剧人物极其错综复杂的内心感情的说说的说说。其中“洞房”等精采唱段的男声唱腔,更见沉郁舒缓,凄楚动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