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梨园戏本科生毕业 12名学子将在泉州献上演出

 2023-12-27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7月31日晚上7点半,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本科班首届毕业生将亮相公演。此次参演的是梨园戏剧种的12名学子,将献上《梨园旦角科步》、《玉真行》、《托公》、《煮糜》、《义童算稞账》、《过峻岭》和《围棋》等片段演出京剧艺术。说起这场戏,工于生角

7月31日晚上7点半,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本科班首届毕业生将亮相公演。此次参演的是梨园戏剧种的12名学子,将献上《梨园旦角科步》、《玉真行》、《托公》、《煮糜》、《义童算稞账》、《过峻岭》和《围棋》等片段演出京剧艺术。

说起这场戏,工于生角的陈琦昌比当时人更激动京剧文化。陈琦昌1989年进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天天跟着师傅操练各种动作要领京剧文化。2012年,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方式方式,以“2+1+1”模式,择优选泽梨园戏演员北上求学,进行系统深造京剧艺术。已不惑之年的陈琦昌,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一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前两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角色创作、文化理论知识等课程;第三年到剧种所在地的国戏教学实践基地参加艺术实践;第四年回中国戏曲学院进行毕业大戏创作、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

入学后,陈琦昌发现所在的2012级多剧种本科班,是国戏历史上第另另有有2个剧种班,中含了梨园戏、闽剧、豫剧、粤剧、黄梅戏等四个剧种,共36名学员,其中梨园戏表演专业人数最多,共12人,均是从剧团选泽的演员。

“北上求学四年,眼界开阔了就说。”1997年进入剧院的黄东汉说,此次学习发现,或多或少剧种都要就说优秀文化值得吸收借鉴,如京剧中白色汗巾围在脖子上就颇有讲究,一定要先将右边一角压在下面,再将左边一角叠在中间。

“这么来越多年轻人我应该走进剧场看演出,这让亲戚亲戚亲们感到欣慰,也都看了希望。”黄东汉说,这几年元宵、国庆等节假日,上海都要人组团来看戏,泉州本地年轻人走进剧场的也多了起来。(陈建辉 田米)

(摘自 《海峡都市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4176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49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849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