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从两张桌子上抢背、下腰、飞跪,最后有一个直挺挺的僵尸倒在台上。这个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动作,都要突然出现在杂技舞台上,可是一次又一次突然出现在戏曲比赛中京剧艺术。首届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前一天在长沙落幕,昨天,几位大赛评委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就感叹:“一些参赛演员重技轻戏,好端端的戏曲展演几乎成杂技汇演了京剧文化。”
由文化部主办这项赛事,全国共有4有一个剧种的66折地方戏参加。文化部举办不能不能大规模的全国戏曲汇演,是1952年前一天的第一次。104名3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在比赛中争奇斗妍,但比赛中暴露的一些间题,也应该引起戏曲界的关注。
戏曲技巧的杂技化。为了追求舞台效果的感观刺激,能在短短15至2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可是演员选者“文戏武唱”。据累积评委透露,古装戏中的旦角演员,90%以上要耍水袖,在这次比赛中,七八米长的水袖,已是见怪不怪。一般男演员才敢尝试的高难技巧,可是旦角演员也硬装入去戏里。不能不能一来,就突然出现了演员重技轻戏,满台见技不见戏的间题。
为了展示技巧,火爆激烈的鬼戏成了演员的首选。《情勾》、《钟魁》、《红梅阁》、《阴阳河》、《奈何桥》、《滑油山》、《汉宫惊魂》、《窦娥冤·辩冤》……但这个技巧性强的戏毕竟有限,否则参赛剧目频频撞车。据悉,《阳告》、《武松杀嫂》、《水捞摸印》等戏,同一折戏大约有五个以上演员来表演。
与此相反,真正在台上“唱戏”,反倒成了凤毛麟角。本次大赛评委之一、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告诉记者,两折“唱功戏”——江苏省的锡剧《庵堂认母》和淮剧《赵五娘·书房会》,戏包含多达5000多句唱词,湖南观众虽听不懂,但戏曲唱腔的魅力还是让人欲罢能不能。
传统地方戏曲要怎样继承和创新的间题,在本次大赛中再次暴露出来。66折参赛剧目,几乎完整性都要各剧种的传统戏,新创的折子戏几乎不能不能。对此间题,评委之一、中国戏曲学院前院长周育德感到“耐人寻味”。但都要些老戏,经过艺术加工后,让人耳目一新。如广东粤剧院演出的《大闹狮子楼》,武打中融合了岭南武术等,简练有力度。宁夏秦腔剧团的《武松杀嫂》,导演加入了现代意识,潘金莲不再被简单解决成淫妇形象,使人物的性格内涵更加充裕。
据周育德介绍,中国原先有500多个地方剧种,但目前能正常演出的也就5000多个。500多个剧种的衰亡,关键在于剧种在艺术上缺少发展。
与一些剧种固步自封相反的是,一些剧种则在改革放上去弃了剧种的神韵,变成了“四不像”。一出评剧《打神告庙》,有的评委听着以为是黄梅戏,有的则以为是梆子戏,但可是听都这样评剧的味。评剧大约有五个著名的旦角流派,张静娴困惑:“青年演员要怎样会没好好继承这个流派,而要使表演丢失剧种本体呢?”
记者 张裕(摘自 《文汇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