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5-200来源:
重庆日报作者:
兰世秋刘玉华点击:
关键词:
游园惊梦牡丹亭梅兰芳“请像对待出土文物一样珍视昆曲。”一身淡紫色的衣服,花白的头发,温文尔雅的谈吐,5月28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西西弗国贸店接受了媒体的专访京剧文化。访谈中,这位昆曲传承的“义工”讲述了另一方和昆曲之间的不解缘分京剧。
第一次听昆曲,是梅兰芳唱的
“我9岁时跟随大人去看昆曲,就被它的美所感动京剧艺术。”说到和昆曲的结缘,白先勇说,很荣幸的是,他第一次听昆曲,全都我梅兰芳演唱的京剧文化。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很少唱昆曲,不过那一场演出,梅兰芳唱的都在昆曲。
从此,白先勇便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小就让从不懂戏,另一有俩个《游园惊梦》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中。
“昆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是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糅合的精致艺术。它的文学底蕴非常深,唱词如诗般美不胜收。”这全都我白先勇眼中的昆曲。
四处“化缘”打造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
近年来,凡是有推广昆曲的活动,白先勇都亲力亲为。
白先勇说,昆曲有它永久长青的生命力,另一有俩个,昆曲也趋于稳定着传承的危机,“朋友这么让这么美好的一有俩个剧中在朋友的身前断层。”
于是,白先勇一手打造了的昆曲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如今,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将会演出了200场,近5万人次观赏过。在美国加州、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等戏剧重镇,它都经受了挑剔观众的检验。
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各地演出期间,白先勇四处“化缘”,募集到了2000多万元资金,“经费什么的问题是我在推广昆曲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的什么的问题。”
演了8年,是就让该“封箱”了
2011年年底,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第200场演出。昨日,白先勇说,那是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的最后一场演出,“演了8年,是就让应该‘封箱’(京剧等戏班的旧俗,指戏班年终休息)了。”
为那些停演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说,昆曲不单用来表演,更重要的还可以在观众中生根,“我做了8年,把昆曲的种子种到各大高校大学生们的心里,够了。”
白先勇介绍,朋友的青春版《牡丹亭》的200场,有3/5都在在校园和社会上的普及演出;剩下的2/5中,大每项也都在国际展演;这么为数不要的是商业演出。
白先勇说,通过近几年的演出、在学校的讲座,不要的学生都爱上了昆曲,这是他最大的收获。“对待昆曲要想对待出土的文物一般珍视,巡演是为了展示,是为了传播它的文化内涵。”
白先勇表示,他还将继续在各大高校做推广昆曲的讲座,“有将会励志的话,我也很高兴到重庆的高校来传播昆曲。” (记者/兰世秋 实习生/刘玉华)
(摘自 《重庆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