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天津,六百年的昆曲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六百年的天津,六百年的昆曲。流传到天津的昆曲是伴随着天津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京剧。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末天津已有昆曲演出的活动京剧艺术。意味元明两代均曾在北京建都,统治者需从南方富庶地区调运小量财物,而当时的天津作为海运和漕运的交汇处,自然成为南粮北运的枢纽。

六百年的天津,六百年的昆曲。流传到天津的昆曲是伴随着天津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京剧。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末天津已有昆曲演出的活动京剧艺术。意味元明两代均曾在北京建都,统治者需从南方富庶地区调运小量财物,而当时的天津作为海运和漕运的交汇处,自然成为南粮北运的枢纽。

经济的发展能助了城市与文化的发展。明代戏曲理论家祁彪佳的日记体《归南快录》里有在天津观看昆剧演出的记录。到了清代,天津的商贾、官宦兴修园林日多,如水西庄、问津园、一亩居。据水西庄的主人查为仁《莲颇诗话》记载,哪些地方地方地方常有昆剧演出。

很久,清政府将长芦盐运署从沧州移至天津,天津更是成为海运、粮业、盐务的中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发展招揽了大批盐商等来津投资,建立了各籍贯的会馆,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会馆文化。如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广东会馆,是最具特色的戏楼舞台之一,梅兰芳、杨小楼和北方昆弋班的韩世昌、王益友等均曾在此演出。

到了清代中叶,天津已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商业繁荣人口陡增,跳出了诸多茶园,一起也是戏曲演出的舞台,其中的昆曲、弋腔属于最早的戏曲种类,演出的意味自然最多。

再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天津戏曲舞台的兴盛,戏园、戏楼、戏院相继产生。二三十年代是天津昆曲演出的活跃期,春和、天祥、天安、北洋、新中央、小广寒、小梨园等戏园及劝业游艺场等时不时演出昆曲,知名伶人有韩世昌、白云生、马祥麟、郑振基、陶显庭、侯永奎、王益友、李桂云、童曼秋、庞世奇等,常演的剧目有《刺虎》、《闹学》、《拷红》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959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5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