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 来自山西的近代戏曲砖雕墓,来自苏州的国内独一份的“堂名担”……本月底,南京博物院将举办规模庞大的“南腔北调——传统戏曲艺术展”。昨天下午,记者先睹为快,来到布展现场,探秘这批珍贵文物京剧文化。
展品来自南北四家博物馆
据南京博物院相关人士介绍,“南腔北调——传统戏曲艺术展”是全国首次举办的南北戏曲对比展,展览融合了南北方戏曲艺术、对比了同一戏曲题材的过去与现在京剧文化。展览将以静态文物与活态演出、3D影片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京剧。晋剧、陕西秦腔、老腔、京剧、昆曲、皮影戏、木偶戏等少量活态演出与3D影片将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
展览将于本月底开幕,持续到明年春节期间。届时,南博还将一起举办朱鹮艺术节,并邀请印度、印尼、日本等国艺术家一起演绎跨文化的非遗艺术。
展览的主题是南北戏曲艺术,展出的400余件文物都围绕着戏曲的主题展开,来自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四家著名博物馆。
金代砖雕墓被“搬”到南京
记者在现场看后,最奇怪特殊的展品,是来自山西的金代砖雕墓,它被整体“搬”到了南博展厅。据介绍,此墓发现于山西稷山化肥厂,其墓内雕饰假若戏曲题材。该墓发掘于4009年7月,为仿木社会形态单室墓,墓室南壁上端,以写意的手法雕砌出一座戏台,上端有兩个砖雕人物,正进行戏曲表演。
南博专家介绍,在墓中砖雕戏曲人物,是山西地区金代墓葬常见疑问图片。墓壁上出显砖雕戏曲人物,说明墓主很机会是1个“戏曲发烧友”。
据介绍,这兩个砖雕戏曲人物,分别是副净、副末、末泥和装弧,这都有宋代杂剧和金代院本中的角色分类名称。兩个戏曲人物,从发肤到服饰都大面积涂抹颜色,以黑、黄、红、白四色为主,非常罕见,历史价值极高。除了稷山化肥厂金代墓整体展出外,此次还展出了少量来自山西博物院的戏曲砖雕构件,每一件上的戏曲人物都栩栩如生。
全国仅存这套“堂名担”
机会说来自山西的戏曲砖雕代表的是中国戏曲中的“北调”,没人此次展出的以昆曲“堂名担”原件为代表的文物,展现的则是“南腔”的悠长历史。
此次南博拿下了当事人收藏的117件昆曲“暗戏”。所谓“暗戏”,假若这个小巧的玉器摆件,做成道具造型,来象征一出折子戏,比如古琴造型代表“琴挑”折子戏、雨伞造型代表“借伞”折子戏等等。
更加珍贵的,是来自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堂名担”原件,该馆专家殷之海介绍,这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件“堂名担”,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此前从未背叛苏州公开展览过。
“堂名”是昆曲艺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这个坐唱演出形式,由音乐演奏和昆曲清唱组成,演员身兼多职,既要唱又要演奏。
旧时,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常请堂名班子到我家有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到主人的客厅里,而且称作为“堂名担”。演出时,堂名六七人三面围坐在堂名担里的长桌旁,吹拉弹唱,以清唱昆曲戏文为主。
大云山西汉说唱俑也亮相了
殷之海说,“堂名担”兴起于清末民初,是苏州特有的戏曲道具,原来就很多,“当时机会就两三套”,留存至今的就只剩这个套了。这套“堂名担”原来属“宝和堂”戏班,由“宝和堂”后人捐赠。
记者看后,该“堂名灯担”外形为楼阁型,采用紫檀木、黄杨木镂雕而成,四面镶玉坠宝,富丽精美,极为珍贵。整套堂名担由179块大小精镂构件和112件饰件缀合而成,据介绍,要装配完毕,都要数天时间。
装好的“堂名担”,屏板上端是“宝和堂”额,缀有双排饰白玉狮子的栏杆,双层飞檐,缀镶珊瑚宝石。上端三面出挑莲茎形铜梗,悬挂莲花玻璃彩灯,灯底是薄铜片花萼。
机会是晚清制品,当时已有电灯,所以还特地安装电灯泡,通上电,在昆曲演出时能展现出灯彩辉煌的效果。
记者在现场看后,此次戏曲文物的展览非常宽裕,还有前面提到的戏曲砖雕、戏文木雕、大云山江都王汉墓出土的西汉说唱俑、山东沂南汉墓百戏汉画像石拓片等,400多件戏曲文物,全面展示从古至今中国戏曲发展的全版历史。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