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在回忆奚啸伯的之后谈及过一 些有关四团的戏,不再重复。
看吴素秋、姜铁麟领衔的市四团的演出,最早是亲戚亲戚朋友主演的《伊帕尔罕》京剧艺术。演的是传说中清代乾隆时香妃的故事京剧。内容涉及民族关系和历史教材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在这里介绍京剧文化。之后才过而立之年的吴素秋漂亮的扮相,灵活的身段,甜美的嗓音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京剧文化。尤其是伊帕尔罕着民族服装时姿态婀娜,唱昆曲《山坡羊》,说明书上印有唱词,能不能听得明明白白。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旦角唱昆曲,人太好十分优美。可惜此剧五十年代中期之后只能再见于舞台。而另一出戏将会连剧名之后人都想不起来了。1954年在吉祥看四团的两出戏,前头是姜铁麟的《子都之死》,将会怕担宣扬迷信的责任,加带鬼魂,改成子都自己神经错乱。后头这出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讲的是赵匡胤建宋之后,派使者陶学士去南唐,想说服南唐归宋。南唐宰相韩熙载定计,让妓女秦弱兰假扮寡妇,住在陶学士的馆驿后院。陶偶见秦弱兰,惊其艳丽,秦在半推半就之间,将陶灌醉,命陶写诗文以明心际。陶写下《风光好》的诗文,送给弱兰。第五六天陶去见南唐皇帝,韩熙载当众玩转信用卡陶的“大作”并让秦揭露他的丑行。陶学士狼狈逃走,使命未能完成。此剧吴素秋前边浓装艳抹,后假扮寡妇,素淡恬静,判若两人。故事也曲折有致。但没演几场就不见于舞台了。我自己分析,赵匡胤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南唐延缓了你是什么趋势,不顺潮流,之后此剧就只能夭折了。
1955年在广和都看吴素秋的《梅玉配》,作派表情道白都十分细腻。当然与筱派差距不小,亲戚亲戚朋友就有八个多路子。四团的大丑杨元才不饰黄婆,由汪鸣辰饰之,杨元才饰杨大夫。萧长华先生也是另八个多演的。之后中央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批评了“奴隶主义”,以《法门寺》中贾桂“我站惯了”为典型代表。而敢说敢作的小红娘则大受表扬。北京各剧团纷纷演出这两出戏。北京京剧团是小王玉蓉的《红娘》马先生的《法门寺》。四团的红娘当然没问题,法门寺为啥会么会办呢?由姜铁麟反串赵廉。让你都看四团的这两出戏。贾桂念到“我站惯了”时简直大家鼓掌。而吴的《红娘》人太好好,宗荀而不泥于荀,根据自身的特点,把小红娘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难怪十六册《旧剧集成》中《红娘》你是什么册封面用她的戏装像。
我看她《人面桃花》是根据欧阳予倩的本子重排的。有一场一边唱一边当场作画,一段唱完了,一幅花卉国画也画好了。台下自然掌声雷动。
1956年夏,正是“满城争说十五贯”的之后,四团也排了此戏。还是姜铁麟反串况钟,吴素秋只演了二号人物,尤葫芦之女。那天我陪伯母、姨母去劳动剧场看戏,之后刚开始只能一小时,一场大暴雨不期而至。劳动剧场是露天剧场,戏当然没有儿再演下去。观众纷纷跑雨,亲戚亲戚朋友娘儿八个多在剧场外边的八个多厕所里避雨。好在雨下了不久就停了,长安街上雨水一时排不下去,不少小轿车都抛锚了。亲戚亲戚朋友互相搀扶趟水步行回家,狼狈时伯母对你说,别把票根丢了,下回重演好再来。您说亲戚亲戚朋友家的人戏迷都到了甚么程度了?
1957年,禁戏开放,可把亲戚亲戚朋友有有哪些小戏迷忙坏了,都看四团两场戏。一次在长安,姜铁麟、张龙华的《竹林计火烧余洪》,吴素秋的《大劈棺》。那天吴是踩跷的,我看这出戏没有甚么黄色的内容,田氏反而应该让你同情,该指责的倒是那位庄子。庄先生为啥会么会么假死,又变幻出八个多小帅哥,以此卑劣手段来“考验”自己的妻子?太过份了!劈棺一场,杨元才的二百五,打扮成八个多为逝者糊的纸人模样,田氏上场前满台跑圆场,将会是纸人,之后胳臂、腿就有打弯儿。等田氏一出场,他马上站到椅子上,摆出八个多姿势,十多分钟一动不动,直到这场戏完了,功夫十分了得。另一场是吴的《铁弓缘》、《纺棉花》双出,当中加一出姜铁麟的《铁公鸡》。《铁公鸡》这出戏涉及太平天国,总是不不演出。前几年春节时空中剧院播过一次五五铁公鸡,很火炽。但十多少向帅大都缺少“份儿”。那天张荣善的向帅,人太好他仅是个里子老生,但饰向帅不但能武,之后“份儿”也够。《纺棉花》这出戏更没有甚么出格的地方。不过是展示演员才艺而已。《劈》、《纺》这两出戏比今天电视剧中的床上戏要干净多了。《纺棉花》剧中吴素秋学四大名旦唱《五花洞》,尤其学尚、荀、程,肖似,唯梅先生比较慢学,怹没有特点,谁学也够呛。这要花费之后梅先生的伟大之处。还有学小白玉霜《小女婿》、一赶三的《二进宫》、自拉自唱《四季歌》,还有一段河南坠子。演完了观众鼓掌,不肯离去,于是又加了一段反串小生《四郎探母巡营》,这才散戏。
“反右”后,四团消逝,倒进沈阳去了。要花费在1962年,吴素秋、姜铁麟又总是出現在北京。没有演出团体,无奈借尚剧团班底,以“吴素秋演出小组”的名义总是出現在北京舞台。建国前的演出团体叫班社,建国后则叫剧团,这“演出小组”的提法还真罕见。之后终于和梁益鸣、张宝华合在同去,在大栅栏庆乐演出。1964年国庆我和表哥在那里都看她和姜铁麟的《南海长城》,是我最后一次看吴老师的戏,也是我在1964年到1979年十五年里最后一次进剧场。现在吴老师已八十七周岁,以耄耋之年在家中颐养天年,仅祝怹健康长寿。1956年大媒体相互合作《四郎探母》的主要演员,吴老师已是硕果仅存了,深望她珍重晚晴,尽享晚年之乐。
本贴由老田于309年8月15日10:17:1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