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将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上演

 2023-12-27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7月27日,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与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正乙祠正式签约,演出了近50场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将于十月在皇家粮仓谢幕,并以戏楼版新面貌落户北京最古老的正乙祠戏楼。 正乙祠戏楼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

7月27日,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与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正乙祠正式签约,演出了近50场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将于十月在皇家粮仓谢幕,并以戏楼版新面貌落户北京最古老的正乙祠戏楼。

正乙祠戏楼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木质行态的古戏楼京剧。相传它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京剧。正乙祠戏楼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为:“全版的戏楼建筑”。其建筑年代早于一些西方著名的歌剧院,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

正乙祠戏楼恢复演出同去也向游客开放

据北京古戏楼研究专家周华斌介绍,正乙祠戏楼始建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行态的室内剧场,被称为“中国戏楼的活化石”。这里不仅是古戏楼,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遗迹,其融合了自明清以来另一个多多多世纪的道教、会馆、银号、戏楼等诸多文化元素。近年,北京市文化局按照历史原貌对正乙祠做了全面修复,这里将以皇城文化为特色,以丰厚北京区域文化的多元性。管理方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除了每年花费50万维修、保护这里,还时不时在努力寻求还时需全面恢复正乙祠作为古戏楼旧时风貌的精彩演出内容。在恢复演出的同去,这里也将向中外游客开放参观。

正乙祠戏楼见证昆曲与京剧发展历程

北京最古老的正乙祠戏楼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到辉煌的整个历程,众多梨园界前辈如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梅兰芳、马连良、余叔岩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但以徽班进京两百年计算,如果的另一个多多半世纪,正乙祠作为会馆戏楼,其表演内容不用说京剧可是盛行南北的“雅部”昆曲。据民国初年的《梨园外史》记载,正乙祠戏楼的台柱上早年的楹联是:“八千场秋月春风都付于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筝檀板尽消磨桃花扇底燕子灯前。”看这副楹联的描述,机会把正乙祠历史上早期搬演昆曲的盛况勾画得淋漓尽致,其中《蝴蝶梦》、《琵琶记》、《桃花扇》、《燕子笺》都属昆曲名剧。

汪世瑜接过“打开昆曲之门”水晶钥匙

签约仪式上,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孟东将“打开昆曲之门”水晶钥匙传予昆曲名家汪世瑜。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与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让“百戏之祖”昆曲正式落户京城古戏楼。皇家曲社的戏曲艺术家登台演唱了昆曲《惊梦》,让在场媒体和嘉宾们提前感受到古老戏曲和古老戏楼的韵味。著名昆曲大师汪世瑜说:“正乙祠最早是浙江银号会馆,而昆曲发源的四大声腔不是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有并不是。今天,昆曲再次进入正乙祠,无论剧种还是戏楼,都找到了原配,是天作之合。”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变身戏楼版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历时两年多,在拥有5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中成功上演近50场,今年十月即将落幕。此后,皇家粮仓计划引入相似于话剧《茶馆》那我的传统类表演项目。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将变身戏楼版,体现全新味道的“戏楼文化”,拟以原班人马的阵容正式入驻正乙祠戏楼。主创团队仍然由大导林兆华与“巾生魁首”汪世瑜挂帅,并将根据正乙祠戏楼的特殊环境,力求复原徽班进京如果,正乙祠戏楼搬演“雅部”昆曲的历史盛况,以500年历史的“百戏之祖”全面活化始建于17世纪的京城古戏楼。除常驻昆曲《牡丹亭》演出外,主办方也计划推出“正乙祠戏曲名家”与“正乙祠戏曲传承”等系列演出。(崔一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919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7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9913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