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原始歌舞的昆曲、京剧等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戏曲因子的跳出,最早可追溯到115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京剧。
日前,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举办的中原百戏———汉唐宋元戏曲文物特展,以史前、夏商周三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各个时期的文物,展现了11500年来我国戏曲从孕育到性性成熟的句子是什么期是什么的句子是什么的删改社会形态与迷人风采京剧艺术。
近年来,郑州市两家非国有博物馆联手抢救保护散落在中原大地的传统戏曲文物,用11500多件文物梳理出一部删改的戏曲发展史。
2014年,当地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在古玩城地摊上发现4块北宋时期的砖雕,上方分别是4个演员的名字和肖像。熟读中国戏曲史的他,看过“丁都赛”4个字时心里怦怦直跳。
“丁都赛”是北宋著名青年四十岁的女人杂剧演员,《东京梦华录》上有记载,她曾在东京的宝津楼上给宋徽宗演过杂剧。这么丝毫犹豫,他买下了哪几种铭文砖雕。
专家们研究后发现,这竟是我国目前唯一成组跳出的、有名有姓有演出社会形态、且与文献吻合的戏曲演员形象,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见于史载的戏曲艺人形象。哪几种铭文砖雕等戏曲文物为古代戏曲演出社会形态提供了內部证据,佐证和补充了文献记载。
“我国古代鄙视戏剧与戏曲,大批社会地位低下的名演员、名作家湮没不彰,大批剧作如宋代官本和金代院本杂剧仅存名目。”李宝宗说,“幸运的是,大伙都可以从中原地区发现的戏剧、戏曲文物一窥其风采。”
这批珍贵的戏曲文物,还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沿线国家在音乐、舞蹈方面的交流与碰撞。
展出文物中的汉代百戏,如跳刀、顶碗、顶橦、走索、穿狭、喷火、幻术、飞车、吞刀、七圣刀等艺术门类,都有从西域或是古罗马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此外,除了鼓、笛、钟、磬等中国传统庙堂乐器,还有从西域传来的箜篌、筚篥、琵琶、拍板、方响、腰鼓、二胡、三弦等乐器。
惟妙惟肖的戏曲文物还为研究我国戏曲服饰史提供了內部法子。一方宋代砖雕上,演员穿着“吊敦服”———早期连袜裤。“吊敦服”曾流行一时,乃至宋真宗不得不颁布圣旨,不准王公大臣、家属穿着“吊敦服”,以保护传统服装。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俑身上都可以看出,当时舞者已结束了英语穿胡服。到了唐代,胡服成为全民时尚,连皇室成员都以穿胡服为荣。”李宝宗进一步说。
“这批戏曲文物梳理出了一部删改的中国戏曲发展史,不仅对中国戏曲史研究意义重大,也必将对世界戏剧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著名戏曲评论家、四卷本《中国戏曲发展史》作者廖奔说。(桂娟)
(摘自 《鄂州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