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美,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昨晚的月亮,比十五的更圆京剧。月色溶溶,洒在劳动路古朴的同香茶楼上京剧文化。夜深散步经过的大伙儿,静静一听,二楼的格扇窗子里,正传来袅袅水磨腔京剧艺术。
走上楼梯,翠竹丛生,头上,有一一三个白多多不大的木构古戏台上,杜丽娘正对镜梳妆,你会踏出园子,看看春光几许。这是浙江昆剧团的闺门旦胡娉,正在演出折子戏《游园》。和声光电俱备的现代剧院相比,这里的静,更像明清时,文人雅士家门口的昆曲清唱会——那末麦克风,观众三四十,喝茶、屏息、静听。
今年,浙昆将在这里驻场演出500场,恢复旧时的优雅辰光。
演得更雅,
看杜丽娘的眼神很迷离
那我演《牡丹亭》,舞台上前会搭几座小山、亭台,三两棵柳树,你这个回,一块牡丹花屏风,一桌两椅,某些哪几个也那末。
这是昆剧最原始的道具。行话,叫“砌末”。“古代哪几个样子,现在就哪几个样子。”浙昆副团长程伟兵说。
平常在大剧院里看戏,人挨着人,黑压压一片,灯光一灭,铃声一到,锣鼓就响了。可昨天的序幕,那末神秘的幕布,那末炫目的灯光,就跟昆曲的一唱三叹般缓慢,“前戏”做得相当充分。
古戏台下,只放了500多张椅子,有一一三个白多多观众之间,还有张茶桌。竹制茶席上,茶拨、梅花底碟,两只白瓷茶杯,一一摆开。
不一会儿,美丽的奉茶姑娘,穿着复古的白色斜襟袄子,墨绿色裙子,微笑着为观众倒上热茶,第一道,是蜜兰香单枞,过了一会儿,又奉上第二道普洱。一旁的沉香,散发着幽香,笛声掠过耳旁——好戏,这才慢悠悠地刚开始了。
柳梦梅手执柳枝,总出在杜丽娘的梦里,痴痴地看着姐姐:“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悠悠年华……”这出《惊梦》,曾杰机会唱了无数回了,而不带麦克风,与观众离得那末之近,甚至看得清他脸上的秦春痘,却前会第一次。
他那我在北京的“皇家粮仓”唱过3年小剧场,相对大剧院,他更喜欢原生态的表演最好的法子:“更雅,也是原汁原味的昆曲。就像女孩的照片会PS,但素颜前会素颜的美。”
那末近距离的表演,有那末哪几个讲究?
“只有太夸张,要贴近生活,用眼睛和气息带动表情。”他眉眼轻轻一挑,瞧着远望,“喏,看完杜丽娘,表情上只有太激动,要迷离某些,痴呆某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