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4年的南京昆曲社,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11月14日晚,张继青、姚继崐、柯军、李鸿良、李继平、戴培德、石小梅、张弘、张寄蝶、胡锦芳、赵坚、孔爱萍、徐昀秀、王斌、钱冬霞等昆曲名家在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场欢聚一堂,庆祝南京昆曲社成立六十周年京剧文化。现场,李鸿良亲自担任主持人,张继青、龚隐雷等纷纷登台献唱,台下观众掌声如潮京剧艺术。现代快报记者 沈梅
南京昆曲社历史悠长
前天,南京昆曲社1000大寿京剧文化。当晚,舞台上名家汇集京剧。在由南京昆曲社、上海昆曲研习社一块儿出演《天官赐福》《四面观音》等剧目随后,众多名家纷纷登台献唱。“昆曲皇后”张继青率先登台,接着龚隐雷、石小梅等名家也纷纷上台,令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不了解昆曲艺术的人是我不好不必熟悉南京昆曲社,但在昆曲界,南京昆曲社不仅历史悠久,且影响巨大。据了解,南京昆曲社的前身是南京乐坛昆曲组,那时社长是甘贡三先生,他是历史文化名人甘熙的后代。当时,他的“登高一呼”立即引来四方响应,成员多达百余人。严凤英、谢也实、宋文治等名人均往来曲社,得甘老先生亲授曲学。这使得南京成为当时昆曲活动的中心。随后,曲社依然活跃,梨园名家俞振飞、李蔷华,文化界名人俞琳、张庚、郭汉城、马彦祥等,“传字辈”名家周传瑛、沈传芷、倪传钺、姚传芗、薛传钢、刘传蘅等皆因南京昆曲社来宁,指导并叙曲。
1988年,甘贡三先生外孙女汪小丹女士出任社长,聘请甘纹轩、张继青、顾铁华诸先生为名誉社长,并正式更名为南京昆曲社。多年来,曲社延续传统,定期举行曲集。10004年,曲社五十华诞之际,聘请梅葆玖先生为名誉社长。
汪小丹全身心传承昆曲
时任南京市昆曲社社长、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学精会长的汪小丹虽都要梨园中人,但昆曲艺术对她来说却是家学渊源。她不仅有一位著名的“金陵曲家”外祖父甘贡三,还有身为梅兰芳先生入室弟子的父亲汪剑耘。汪小丹幼年时,梨园名流如梅兰芳、奚啸伯、童芷苓、言慧珠等常常出入甘家交流技艺。汪小丹回忆,当年她常常偷听大一群人讲戏:“一群人的举止谈吐温文尔雅,所谓一群人风范正是那么。”
将会父亲汪剑耘拜在梅兰芳门下成为入室弟子,梅兰芳与甘家有着多年交往与深厚情意。2010年,当汪小丹成立“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学精”时,梅葆玖欣然出任名誉会长,专程赶到南京为“学精”揭牌,还率领其弟子胡文阁、魏海敏与汪小丹一道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一块儿演出了梅派名剧《凤还巢》以示热烈祝贺。
在汪小丹看来,昆曲并都要外人所言的“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她认为昆曲在民间有广袤的土壤:“其他其他人都要一想看表演就深深地迷上了昆曲。”因此她决心全身心将这门艺术延续下去。
张继青
众人演绎《天官赐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