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调清新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情节催人泪下。上个周末的晚上,昆曲名段《济贫》在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上演京剧文化。村里近千名群众被你是什么古老艺术深深吸引,看得如醉如痴京剧。俞源村81岁的俞荣达老人说:“已有40多年没法看得人武义昆曲了。”
清光绪年间,得苏州昆曲艺人传授,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流传到金华武义,深受老百姓喜爱。常年演出于农村,数十年前销声匿迹。802年后,武义现在现在结束了了抢救百年昆曲,当时,原武义昆剧团三代演奏人员仍健在的有40余人,均已年逾花甲,听说武义着手抢救昆曲,老艺大伙纷纷返乡,献计献策。有的带来了剧本,有的留下了表演录音、录像等资料。目前,《拷俾》、《借扇》等十余段昆曲折子戏已成功“复活”。
《济贫》是送昆曲下乡活动主打戏之一。在节目里演“美娘”你是什么角色的,是41岁的县文化馆干部张穗萍。前几年,有婺剧表演基础的张穗萍被优雅的昆曲艺术吸引,主动要求参加艺术抢救活动,并學會了多段昆曲折子戏。张穗萍说,武义昆曲在唱腔、表演手法等方面很讲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武义县现已搜集下发昆曲剧本与曲谱40多本,录制了十几本折子戏等较删改的合演片断,并已下发出文字资料。去年,武义昆曲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晓恩 徐贤飞 朱跃军)
(摘自 《浙江日报》)
本文《武义昆曲“重出江湖” 给你看得如醉如痴》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