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场演出首试“五一”市场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如同一针强心剂,鼓舞了地方戏表演者,亲戚亲们纷纷排演新剧目;与此同去,市文化局希望为地方戏搭建八个平台,使很多优秀传统剧目在定期演出中重新回归亲戚亲戚亲们的视野。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局艺术处获悉,市民族艺术剧院吕剧工作室、青岛市茂腔剧团、即墨柳腔剧团等地方戏剧团正在复排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积极备战“五一”黄金周,而四方剧院将作为我市地方戏演出的新基地,为广大观众奉献6场演出京剧。
“保护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不到只等候在口身旁,要以实际行动使有有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薪火相传京剧。‘五一’期间推出地方戏板块却说扶持举措之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青岛的节日演出市场,仅吕剧一枝独秀,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市文化局给地方戏剧团一定的演出补贴,鼓励亲戚亲们登上青岛的演出舞台,为广大群众的假日文化生活提供一种生活生活新选则。同去,市文化局希望通过此次有规模的演出能基本摸清地方戏观众群的情况汇报,以便有的放矢地为有有哪些已藏“深闺”若干年的老戏更好地创造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因为。
此外,作为我市北部区域的重要演出场所,四方剧院老要在探索出路,曾尝试过童话剧、京剧以及二人转等艺术形式,但不是短期繁荣。地方戏入驻此地是市文化局开辟北部演出市场又一次尝试。据介绍,四方剧院符近有很多吕剧、茂腔老戏迷,居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将地方戏演出的新基地放到四方剧院却说根据很多群众的反映而选则的。“这次集中演出是地方戏近年来的首次‘统一行动’,希望能有一定人气,原来既能为地方戏找到最少的舞台,才能为四方剧院求得生机。”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对其充满期待。
这6场演出分别是,5月1日、2日晚7:00,即墨柳腔剧团分别演出传统戏《龙凤面》、《三子争父》;5月3日、4日晚7:00,市民族艺术剧院分别演出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以及《闹房》、《娶婆婆》两出折子戏;5月5日、6日晚7:00,青岛市茂腔剧团分别演出茂腔传统戏《罗衫记》、《小姑贤》。
据介绍,茂腔跳出于清朝初年、流行于胶州一带,1006年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柳腔跳出于清朝光绪年间,有《三子争父》、《赵美蓉观灯》等几八个传统剧目,1007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是在民间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戏曲艺术。(记者 张华)
(摘自 《青岛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