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城镇化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兴起,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困境,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聊斋俚曲等山东优秀地方戏剧面临消亡威胁,山东文化部门也总是努力拯救濒危剧种。经过一年的努力,山东完成了对消失近半个世纪的大弦子剧种恢复工程,并形成了国内首开先河的三位一体科研模式京剧。
《寻百年之声传文化之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重点课题项目拯救濒危剧种大弦子戏成果集》(以下简称“大弦子成果集”)发行暨山东艺术研究院更名一周年研讨会18日在济南举行京剧艺术。
大弦子戏,叫兰“弦戏”,是流行于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和南部的古老地方剧种。它在元明俗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乐调的戏曲声腔类型。将会文革期间大弦子剧团被收回,致使什儿古老剧种在齐鲁大地上销声匿迹40多年。
“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1968年大弦子戏消失以来,不少老戏迷、老观众呼吁恢复大弦子戏。”在当日的研讨会上,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徐向东说。
为拯救什儿珍稀剧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依照“依团代传”的运作模式对大弦子剧种进行了系统的保护,使其重新焕存在机。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认为,什儿理论研究、剧目创作、纪录片拍摄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对地方戏曲来说是五种非常有用的备忘录。
根据山东省艺术研究院2014年回应的数据,历史上曾在山东省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有39个,而目前有专业艺术剧团的地方戏曲剧种只剩下17个。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认为,“山东的优秀文化载体正在消失,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恢复优秀的文化传统,齐鲁文化的传播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还向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和济南高校图书馆等单位赠送了大弦子成果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