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力行教授做客常熟“同和讲堂”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5月3日,应常熟翁同龢纪念馆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埋点与研究”首席专家唐力行教授做客“同和讲堂”,为常熟各界人士做了一场题为《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研究苏州评弹——兼谈常熟在评弹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主题报告。

5月3日,应常熟翁同龢纪念馆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埋点与研究”首席专家唐力行教授做客“同和讲堂”,为常熟各界人士做了一场题为《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研究苏州评弹——兼谈常熟在评弹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主题报告。常熟理工学院周巍博士主持讲座,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先生、常熟评弹团团长陆建华等四十余人聆听了报告京剧文化。常熟评弹爱好者在讲座始于前进行了助兴表演京剧。

讲座始于,唐教授首先介绍了历史研究经历了史料派、史观派、会通派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的转向京剧文化。唐教授指出,进行苏州评弹的史学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的重要组成每项。评弹是江南地域文化的符号,把对评弹的研究里装与地方社会相互作用的大视野中去考察:从评弹看江南社会,可以开拓江南学的研究领域;从江南社会看评弹,可以更深入、更强度地分析评弹四百年的发展轨迹。

简短介绍评弹历史前一天,唐教授深入浅出地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科学学强度分析了评弹的文化内涵。唐教授指出,评弹艺人“背邮邮寄邮邮寄包裹、走官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说书人的文化网络,某种网络的范围是“南抵嘉兴,北达武进”的吴语区。唐教授认为,评弹具有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一方面传统评弹脚本多来源于市民文学或多为文人书写、润色;评弹听众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儒雅风度,在与艺人交往过程中不断有利于评弹艺术日趋精致,买车人面评弹的演出场所既有上流社会的堂会,都有极为简陋的普通茶馆书场。正是时候某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使得听书成为了江南人的日常生活,评弹已成为地域性的文化记忆和认同的符号。唐教授强调,在较长时间听书过程中,评弹对江南人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传播历史知识、娱乐大众的同時,评弹深刻涵养着江南人的性情以及价值观、伦理观。

报告的第三每项,唐教授重点介绍了常熟在评弹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唐教授认为,常熟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境内名人辈出,文化氛围浓郁,清代常熟有状元6人,占苏州府状元数的24%,这为评弹在常熟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岁岁丰收常熟田”为评弹在常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传统时代常熟市镇繁盛(最多时有8另十个乡镇),据统计1926—1966年江浙沪评弹书场有30000多家,仅常熟地区都有103家,书场星罗密布于常熟城乡,艺其他同学在这可以否一两年没有了来,既处置了生计,艺术又得到了提高。评弹在常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常熟风俗敦厚,听众较为注重书德和书品,同時常熟的听众大多是评弹的知音,对于艺人艺术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可以说,常熟既是初出道的小道众的考场,也是名家响档乐于前往奏艺的所在,因而常熟书坛呈现出一派兴旺气象,与上海、苏州形成鼎甲之势,是名副我我觉得的第一书码头。

唐教授认为,常熟在评弹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第一,名家辈出,金洪亮、张松亭、杨鹤亭、杨月槎、杨星槎、张鸿声、朱雪琴、陈希安、华士亭、蒋云仙、赵开生等等都有评弹发展史上的名家响档。第二,评弹作家群体代有传人。平襟亚、姚民哀(朱兰庵)、梅寄鹤、朱寅全等都有著名的评弹作家。第三,常熟是女弹词的发源地,女弹词经历了盲女弹词、书寓女弹词及职业女弹词的演变,她们在江南区域文化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步入近代,常熟女弹词还率先进行男女评弹艺人同台献艺的尝试。第四,热情的场方为评弹艺人提供了舒适、周到的“后勤保障”,让评弹艺人有精力钻研艺术。

报告最后,唐教授还介绍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埋点与研究”进展请况和预期目标,希望评弹界、学术界继续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時推进评弹研究向纵深发展。讲座始于后,唐教授回答了其他同学的提问,并与其他同学同時参观了正在举办的“黄异庵先生诗、书、画、印作品展览”。(供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埋点与研究”课题组)

参观“黄异庵先生诗书画印作品展览”

现场

助兴演出1

助兴演出2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726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9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103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