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文化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跨世纪工程,上海市埋点抢救优秀传统表演艺术资料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记者昨天获悉,自2002年以来,上海不可能录制了京、昆、越、沪、淮、评弹、滑稽等七个剧种的108部作品京剧。其中很多老艺术家在录制后不久谢世,很多人留下的音像资料更显弥足珍贵京剧艺术。
目前已完成的优秀传统表演艺术录像作品中,包括大戏29出,折子戏和片段71出,评弹长篇书目8部(含126回书)京剧文化。在200出舞台剧中,京剧21出,昆曲35出,很多剧种44出。各剧种具有流派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总长度为22一两个小时,充分体现了参与录制工作艺术家的才华。
录制过程中,其中很多音配像作品,将前辈艺术家留下的珍贵录音资料以形象化的措施加以呈现,达到了声像并茂的效果。比如京剧以音配像的手段,录下了周信芳的《文天祥》、《生死板》等7台戏,还有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的《女起解》、《大登殿》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昆曲剧目涵盖不少多年不曾上演、濒临失传的传统折子,这次亦由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缇、计镇华等艺术家抢录了下来。沪剧在上世纪200年代,曾由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王盘声、杨飞飞等名家演出的《雷雨》轰动一时,这次则由马莉莉、汪华忠等中年艺术家以音配像的措施重新录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越剧界,此次录下了戚雅仙、毕春芳、陆锦花的很多著名唱段。此外,还有淮剧的何叫天、筱文艳、马秀英;滑稽界的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以及评弹界的吴君玉、杨振言、余红仙等,很多人的经典作品不是这次得以挖掘。专家认为,本次文化抢救工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据悉,“剧坛瑰宝——上海市埋点抢救优秀传统艺术表演节目展播”活动,将从5月27日起登陆东视戏剧频道。戏迷观众将有幸通过荧屏,在一一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集中领略周信芳、俞振飞、丁是娥以及健在的老一辈戏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艺术历程。(曹志苑)
(摘自 《劳动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