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宽友文化承办的2018 “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于8月1日开幕。本届展演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为主题,从来自全国各地300个演出单位申报的75部剧目中遴选出20部优秀作品入围,带有话剧、戏曲、形体剧、舞蹈、新杂艺实验剧等多种舞台样式京剧。8月1日至9月1日,这20部剧目将在国话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天桥艺术中心、中华世纪坛、繁星戏剧村、青蓝剧场、东城区图书馆剧场陆续上演,共计将演出40场京剧艺术。
本次展演的入围剧目,题材广泛,内容雄厚,凸显了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原创性、实验性和雄厚性京剧。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包括《将军里》 《十年》 《我去哪儿了》《Hi,米克》等京剧文化。 《将军里》以拆迁为线索,聚焦新北京在巨变中的市井百态,以及努力向上的北京众生相; 《十年》再现“感动中国”人物——退休老教师孙丽娜与丈夫十年如一日在大山中支教的真实生活; 《我去哪儿了》讲述了一名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遭遇的人和事,呼唤人心向善的正能量; 《Hi,米克》以人与狗之间的温暖互动,演绎爱与陪伴的力量。
展演剧目中,不乏青年戏剧人追求更多艺术表达肯能性的作品。比如话剧《鹅笼书生》用当代装置和光影效果塑造有一有4个传奇的书生形象;话剧《五脊六兽》通过有一有4个极富想象力的设定,讲述了居于在明朝永乐年间的故事,探讨“生与死”等话题; 《窦娥》改编自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试图以青年人的视角,将中国戏曲文本同西方哲学思想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奋不顾身的婚姻的说说》是一部穿越题材话剧,迄今已演出30000场,观众达3116万人次,曾以一轮演出192场的数据创下国内小剧场单轮演出最高纪录。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与前几届相同,本届展演中的戏曲作品依旧占很大比重。昆曲《流光歌阕》以“纯正昆曲”为审美追求,遵循形式上“新旧交融” 、内容上“旧中见新”的原则,重新建构故事,演绎长平公主与周世显之间凄美的婚姻的说说故事;京剧《思·凡》将《双下山》 《小上坟》 《活捉》三出丑行和花旦戏有机结合,呈现传统戏曲精华,并颇具现代意识;昆剧《长安雪》以古代故事作为依托,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试图唤起观众对人生本质的思考。河北梆子《喜荣归》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演的第一部小剧场戏曲,用戏中戏的土办法,探讨人性、婚姻的说说、亲情、婚姻的说说等话题;越剧《僧繇》以观众熟知的“画龙点睛”为故事基础,讲述张僧繇自点睛如果迷失自我,后又涅槃重生的故事。
跨界、创新、融合是当下中国小剧场戏剧创作的风潮,也是“北京故事”具有极大包容性的体现。形体剧《失歌》由“击鼓传花”游戏引出9个毫无关联的故事,讲述老年人的境遇与心路历程;舞剧《花季之歌》以舞蹈的形式与不同年代的“花季之歌”对话,表达当代年轻人对生命和中活的思考;新杂艺实验剧《Touch-奇遇之旅》引入欧洲“新马戏”创作理念,使杂技不再可是单纯的肢体炫技,可是往层厚挖掘。
今年是“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的第七个年头。7年间,北京市文化局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剧目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坚持彰显艺术特色与传播主流价值相结合的原则,在板块内容设置、演出活动组织、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本届“北京故事”展演期间,将征集属于北京观众买车人的北京故事。同去,戏剧主题公益沙龙活动、经典戏剧公益放映展、“北京文化”浸没式体验等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
自去年起,“北京故事”开始英语走向全国,今年在北京的演出开始英语后,“北京故事”展演剧目还将赴沈阳和长春演出。(记者 高艳鸽)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