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决定把西秦腔作为“非遗”项目进行保护,由此带来的启示是

 2023-12-27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时间:4007-08-25 来源:兰州日报 点击: 关键词:英雄李寿山 400年的秦腔兰州派绝不到断 “广东省可能决定把西秦腔,当地称西秦戏作为‘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并于日前来兰州市考察。亲戚亲戚大伙儿此行给兰州秦腔人有好几个启示,甘肃秦腔中路流派——兰州秦腔可能再不进行

时间:

4007-08-25

来源:

兰州日报

点击:

关键词:

英雄李寿山

400年的秦腔兰州派绝不到断

“广东省可能决定把西秦腔,当地称西秦戏作为‘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并于日前来兰州市考察。亲戚亲戚大伙儿此行给兰州秦腔人有好几个启示,甘肃秦腔中路流派——兰州秦腔可能再不进行抢救就将永世断绝于舞台京剧艺术。”这是8月22日甘肃省剧作家、秦腔博物馆筹备办公室负责人李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一番肺腑之言京剧文化。

盛行400年的秦腔兰州派

缘何广东人要抢救甘肃的西秦腔?李智说:“西秦腔传入广东有有一种说法:有一种是明代万历年间,西秦腔的班子从江西传入,在海丰和陆丰扎根,在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第二种说法是明代崇祯年间,陕甘艺人在海丰、陆丰聚班演戏,从此流传下来京剧文化。”而秦腔兰州派又是要怎样发展沿袭的?据李智介绍,甘肃秦腔中路流派,也称秦腔兰州流派,是甘肃省秦腔的主流。盛行于清朝中叶至上世纪400年代,长达近400年。以兰州为中心,东至定西,西至河西,北至白银、靖远,南至岷县、临夏的广大地区。当时已有大批班社相继成立。如兰州的福庆社、张掖的王家老班子、景泰的同乐社、岷县的全盛班等。哪几个班社都拥有不少名家,如三元官、殷廷贵、潘进喜、李寿山、耿忠义、郗德育等,演出的剧目有《五花马》、《大雪山》等。秦腔兰州派的确立,就是通过哪几个名家以及亲戚亲戚大伙儿的传人和众多独具特色的剧目逐渐形成的。

秦腔兰州派曾雄踞一方

秦腔兰州派形成后表现出来好几个特点:一是拥有一批被委托人独有的剧目,如《大雪山》、《黄花山》、《马踏连营》、《鸡头关》等。秦腔兰州派在同一剧目上和陕西秦腔的演法也截然不同。二是重功架,根据剧目中塑造人物形象要求,创造了一系列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成套程式动作。动作中吸收融合了少许武术动作,怪怪的注重腿上功夫,每个动作都极力强调它的装饰性、造型性和雕塑感。三是善造气势,为了适应表现神仙、豪杰英雄的场景不到,它结合表演使用火彩、丽子并使之融为一体,营造出的故事有一种特殊的舞台气氛。四是有被委托人一套完整的脸谱。俗称的“耿家脸谱”,就是兰州秦腔净角脸谱具体体现。在很长的时期内,秦腔兰州派在甘肃省雄踞一方,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拥护。

秦腔兰州派逐步消失于舞台

李智告诉记者,兰州秦腔派以它独有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该市以及武威、临夏、靖远、定西等地区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有好几个很长的时期内,曾在甘肃省“独霸天下”。不少陕西名演员去以上地区演出,可能不先下功夫学习“兰州派”的特点,根本无法出场。否则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大批陕西演员来甘肃省搭班演出,并带来了很多新剧目,怪怪的是从小生、小旦为主要行当应工的剧目逐渐占了上风。打破了兰州秦腔以净、须生应工剧目的天下,使该省秦腔中路突然出现了巨大变化,近七十年来,甘肃省秦腔兰州派已逐步消失于舞台。

戏曲剧种刻有民族的烙印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抢救、恢复各戏曲剧种的特色与民族、地域和风格,无疑是十分及时和重要的。各戏曲剧种不论从思想形式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刻有民族、地域的烙印,曾风靡一时的甘肃秦腔中路派,不到就越来越流失,亲戚亲戚大伙儿可不需要对它进行抢救、挖掘、保护还来得及。”李智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可能“藏珠老蚌”的艺人还有十几位健在,但年事已高,可谓是“人在艺在、人亡艺亡。”(肖洁 孙理)

(摘自 《兰州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587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0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5344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