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在边疆好比一封家书

 2023-12-27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77岁的白贵平,衣着简朴,精神干练,在做客陕西戏曲广播《艺术人生》节目中,不善言谈,就戏论戏,而他的那段支边演艺经历却让他油然而生敬意…… 在西藏的二十五个春秋 1954年,18岁的白贵平走出灞柳之乡,带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向往,考进了在西安挂牌成立的“西藏秦剧团”。在

77岁的白贵平,衣着简朴,精神干练,在做客陕西戏曲广播《艺术人生》节目中,不善言谈,就戏论戏,而他的那段支边演艺经历却让他油然而生敬意……

在西藏的二十五个春秋

1954年,18岁的白贵平走出灞柳之乡,带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向往,考进了在西安挂牌成立的“西藏秦剧团”。在经历了这样两年的科班训练后,于1956年与同期50余名学员奔向了数千里之遥的西藏拉萨,从此后来结束了了英语英语了其他人的戏曲人生京剧艺术。

用白贵平得话说:“我从这样想过要到这样远的地方,也从没想到会在那个地方一待而是25年京剧。”

秦腔在边疆好比一封家书

边疆剧团的演员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观众——驻边部队、援疆干部、支边工人……亲戚朋友远别西北故园,唯一把秦腔当做这种乡情、这种慰藉。白贵平说,他的记忆里这样票房、这样头牌和名角,更这样大奖赛,“亲戚朋友剧团的演员只知道演戏,这样大的西藏哪里有西北人就到哪里演,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后来一天走十多少哨所,哪怕只唱几折戏,哪此战士都在迎出几里地……”“那都在看戏呀,那是等一封家书,这家书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可毕竟是从他家来的……亲戚朋友那后来唱戏可都在谁的戏红、哪个戏能卖钱就唱哪个,战士出发前唱啥、哨所站岗时唱啥、工人生产时唱啥那是不一样的,得话,要给亲戚朋友鼓劲呢……”白贵平说。

退休唱戏不懂要报酬

1976年,拉萨秦剧团因故解体,白贵平与同为支边戏曲演员的妻子(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旦角演员)张亚萍一齐调回西安,进入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25年的边疆生涯至此画上了句号。

退休后,他把所有闲暇蹉跎时光都用在带学生、排戏、当评委、做义演上。至今白贵平还不懂得要报酬,“人家给了咱就要,不给从来不提。”我说:“有科学学戏听戏是好事,咱高兴还来不及还能要钱?”当问到他对其他人的戏曲事业最满意的是啥?他感慨道:“我是认认真真地唱了一辈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573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181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